中評社溫哥華3月17日電/ 很多經濟學家認爲,歐洲的商業正處于增長階段。他們指出,一批注册資金幾十億美元的新公司采用美國式的運營方式,正在賺取巨額利潤。但是,其他專家反駁說,歐洲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德國和法國仍然需要進行結構改革才能取得美國式的增長。歐洲企業是否需要效仿美國模式才能賺到大錢?
據VOA News報道,很多專家說,歐洲國家的經濟應該是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在很多關鍵領域,歐洲領先美國:歐洲勞動大軍的教育程度高于美國;歐洲培養出來的科學家越來越多,而美國却在下降;和美國公司相比,歐洲企業被要求更加高效地使用能源和原材料;在汽車和手機生産方面,歐洲的表現也優于美國。
但是,盡管歐洲在上述領域强過美國,歐洲最大的兩大經濟體--法德兩國却在過去的15年里增長緩慢。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爲,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受到了過度的福利開支、稅收、以及監管的拖累。比如說,在法國開設一家公司需要經過至少12道行政和其他手續;而在美國,這樣的手續只需幾步。歐洲新開設的公司要經過幾個月才能正式運營;在美國,幾天就可以。
默羅.奎蘭是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國際管理專家。他說:“我的看法是,德國和法國仍然在沿用老一套做法。”
奎蘭說:“很多歐洲企業家感覺到他們需要應付的官僚障礙太多了。他們因此很受挫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適應這些繁文縟節。但是在美國,你可以在自家車庫里開公司。在歐洲可不這麽簡單。你必須馬上具備法人資格,必須符合很多法律要求。總而言之,就是複雜得多。因此,令人遺憾的是,歐洲新成立公司的數量要少得多。”
在資本市場和私人投資領域,歐洲經濟體的表現也不如美國。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克里斯蒂安.卡特爾斯說,在爲新産品開拓市場方面,美國企業也要更成功一些。他說,在歐洲,政府經常爲大學研究和開發項目提供經費,幷爲公司提供補貼。但是這幷不能保證這些公司能够鎖定買主。
卡特爾斯說:“大學里的某種創意可以促使一家公司成立。但是這家公司隨後在增長和尋找市場的過程中可能會舉步維艱。在美國,情况容易得多。美國新公司在尋找客戶和進入市場方面要容易些。歐洲現在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現在歐洲有很多關于‘先期市場’的討論。人們探討的是,應該首先確保新企業可以爲産品找到客戶,而不是先向他們提供資金或補貼。”
但是,卡特爾斯說,美國的生意經也幷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他說:“歐洲企業曾經錯誤地以爲,只有學習美國模式,才能獲得全球成功。在提高公司效率方面,的確如此。不過在制定戰略上,全盤照搬美國幷非正解。歐洲企業制勝的關鍵在于按照客戶的期望去創新求异。我認爲,歐洲企業在開發自己特色的産品和服務方面絕對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歐洲經濟增長是否需要福利改革支撑?很多專家提到北歐四國。這些國家在沒有削减福利保護的情况下實現了經濟繁榮。
但是,商業管理專家默羅.奎蘭指出,英國、葡萄牙、意大利,特別是西班牙等國借鑒效率更高的美國商業模式改革經濟。這些國家的增長率超過了歐洲其他國家。
奎蘭說:“西班牙對一些國營領域,特別是通訊、電力和供水等基礎設施部門進行了私有化,同時實行减稅。馬德里證券交易所可能不是世界最大的,但却是效率最高的股市之一。西班牙經濟和愛爾蘭一道,仍然是歐洲增長最快的經濟。”
2007年,美國注册資本幾十億美元的新成立公司數量以4比1的比率超過歐洲。但是,近年來,歐洲高新技術産業的公司數量激增。憑借更爲出色的管理人員和更多的投資者,歐洲公司正在减少和美國的差距。
美國加州沛普丹大學的國家商業管理專家凡卡特薩倫.塞珊說,盡管大西洋兩岸的商業運作在有些方面出現共融的趨勢,但是,歐美公司的經營理念仍有很多不同。
凡卡特薩倫說:“美國人更有開創意識,更加重視利潤得失。在商業效率方面,他們更加務實。歐洲人的手法更加社會化,因此他們更講求平等。比如說,工會在歐洲的影響力要大得多。在法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每年5星期的法定帶薪休假是很常見的。在美國很難見到這種情况。”
大衛.西西里亞是馬里蘭大學的商業曆史專家。他認爲:“所有這些區別都反映出兩個大陸在價值觀念、傳統和曆史上的差异。”
西西里亞說:“經濟增長是當務之急。經濟增長可以造就共贏,也使很多事情變得容易。經濟增長會讓政治變得順暢,讓政客當選,讓工會滿意。任何國家的經濟如果長期增長乏力的話,事情都會很難辦。但是經濟增長在超過一個可觀的水平後,價值觀、傳統和曆史這些因素就會開始發揮作用。實際上,這些都是價值範疇的判斷。”
但是,西西里亞教授補充說,很多歐洲人認爲,他們現在需要把經濟“美國化”,以便在迅速全球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