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方雄認爲,自然灾害引發的通脹與經濟活動中斷,往往持續時間短暫且影響有限。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引發市場對該地區工、農業生産所受影響,以及中國的物價是否會進一步上漲的憂慮。
此次,外資機構在一片喧囂中仍保持冷靜。
“通過過往事件也可以發現,自然灾害引發的通脹與經濟活動中斷,往往持續時間短暫且影響有限,因此整體經濟增長所受的影響較小。”摩根大通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認爲。
經濟觀察報報道,高盛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亦表示,汶川大地震的經濟影響可能會遠不及1995年阪神大地震那樣嚴重。雖然四川省在農業方面的地位相對重要,但該省受灾地區的人口、GDP以及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例只有阪神大地震受灾地區的四分之一左右。
對于市場擔心猪肉和其他農産品價格可能會因地震損失而大幅上漲,梁紅認爲,目前官方估計數據顯示受損程度比較有限,近日來猪肉價格一直保持穩定也反映了這一點。地震對于糧食生産的直接影響應當更爲有限。
雷曼兄弟亞洲經濟學家孫明春亦認爲,雖然自然灾害對于財産的損害程度相當大,但是對于生産活動的破壞在宏觀上來講却沒有那麽嚴重。
事實上,對于外資金融機構來說,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在地震後中國政府宏觀政策的走向,特別是面對通貨膨脹的威脅。
對于地震可能會對宏觀經濟政策所造成的影響,梁紅非常謹慎地表示,灾後重建需求可能對基本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産生顯著影響。在國內通脹率上升、全球商品價格不斷上漲的形勢下,震後重建需求可能令中國的宏觀政策制定變得更加複雜。但從灾區的經濟規模來看,如果總體宏觀政策立場保持不變的話,該地區的重建對于全國整體需求乃至價格的影響應會較爲有限,將會密切關注政策變化以判斷通脹是否面臨上行風險。
孫明春指出,地震對于中國通貨膨脹,特別是食品價格通脹的影響可能會更大。雖然他不認爲地震對于農業生産的破壞會有工業生産嚴重,但是鑒于目前全球糧食市場的緊缺問題,可能加劇大米供應問題的恐慌。恐慌可能造成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幷加大中國食品價格通脹壓力。中國食品價格年通脹率目前上升超過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