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軍武器系統中遍布可能造成嚴重事故的偽劣部件的現狀,前陸軍器材司令部司令、退役四星上將威廉姆•塔特爾嚴厲指責“美軍裝備供應鏈已受到污染”。
與過去相比,美軍的軍備采購模式已發生巨大變化。冷戰時期,美軍裝備供應基本由大型軍火公司壟斷,他們控制著幾乎所有裝備的研發與供應。冷戰後隨著商業革命的興起,商品的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甚至超越軍工企業的定制軍品,因此美軍的裝備采購從1994年開始改革,從專用軍品向采購“貨架上的商品”轉變。美軍認為,這種采購模式既節省了大量研發經費,又節約了采購時間。美國國會還規定軍事采購要達到22%的產品來自小型企業的目標,這使得美國防部開始從中小企業采購軍品。
美軍調查報告認為,由於美軍在裝備采購監管上的漏洞,讓缺乏資質、被稱為“厨房公司”的作坊式企業鑽了空子,其手段簡陋得讓人難以置信。曾為國防部提供價值270萬美元軍品的“IT企業”就是由一個40多歲的家庭婦女瑪麗亞開辦的。4年前,她在網上偶然看到五角大樓有關軍用芯片的招標廣告後,立即在網上搜尋這些產品的最低報價并投標,沒想到一舉中標。瑪麗亞坦誠,她對自己所販賣的商品一無所知,只是賺取中間差價而已。
而“IT企業”公司提供的芯片卻被應用到價值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的戰鬥機、“裡根”號航母和驅逐艦的反潛作戰系統上。對於這樣的情況,美國防供應中心的官員承認,他們一般不會調查供應商的背景,因為“法律并沒有禁止小型供應商使用互聯網來采購零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