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媒炮制假芯片導致墜機謠言 打擊中國制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5 10:40:03  


 
  美國《商業周刊》的長篇文章其實站不住腳,《商業周刊》所說的“中國假冒芯片”,據業內人士說指的是是美國淘汰的舊芯片。這些舊芯片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已成為一個跨越國界的產業鏈。一些美國企業回收美國舊芯片後,運到中國借成本低的優勢重新加工,在國際市場銷售時注明不是原產品,這也絕不屬於“中國制造”。假如美國軍方通過中間商在國際市場上購買芯片,用於軍事領域,其實是其自身的把關問題。對美國軍購本身的因素,美國《商業周刊》也不避諱:美國軍方為了節省開支,常常挑“最便宜”的購買。至於美國軍購中的腐敗現象則更是家常便飯。

  當然,美國媒體打擊所謂“中國假冒芯片”還有戰略層次的考慮,因為芯片的重要性體現在國家安全上。有專家說,現代戰爭已發展到信息化戰爭階段,以芯片為基礎的電子戰和信息戰對戰爭進程起著決定性作用。美國軍方早在1987年就開始耗巨資研制帶有病毒的芯片。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從法國購買的打印機中就被安裝了這種病毒芯片。美軍在空襲巴格達之前,將芯片上的病毒遙控激活,使病毒通過打印機侵入伊拉克軍事指揮中心的主計算機系統,導致伊軍指揮系統失靈,整個防空系統隨即癱瘓,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如今在軍艦、戰車、飛機、導彈等現代化武器中,以芯片為核心的電子裝備越來越多。過去幾次戰爭的經驗顯示,如果電子設備失效,武器將變成廢銅爛鐵。因此誰擁有了先進芯片,誰就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像芯片這種事關國防安全的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軍事和經濟兩個戰略方向考慮,西方一直擔心芯片研發與生產轉移到中國,因此采取各種措施遏制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如果中國“控制芯片”的研發與生產,對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芯片產業幾乎是當今世界最昂貴的產業。一般來說,投資一條8英寸的芯片生產綫需要10億美元,而建設一條12英寸的芯片生產綫所需的資金,更是高達15億~20億美元,因此芯片的生產實際上是國家整體工業水平和經濟實力的展現。

  2002年時美國總審計局發表了對中國進行芯片技術出口管制的報告。其中寫道,美國的策略就是要讓中國芯片產業水平與美國代表的全球先進水平相比始終落後。美國對向中國出口芯片制造設備、材料和技術實行嚴格管制……事實上,中國生產的芯片仍屬於中低端產品,產品設計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很大。西方大國采取打壓措施,一心想把中國芯片產業扼殺在搖籃里,所以它們炮制各種謠言和怪論并不奇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