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麻生和辛格低調處理安保宣言,但輿論普遍認為,日印此舉針對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印度快報》直言不諱地指出,同日本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安保合作內容相比較,日本與印度之間的安保合作規模肯定要小得多,但雙方在聯合反恐、共同打擊海盜和核不擴散方面依然有著共同的利益交匯點。然而,協議對這些并未提及,只是含糊地表示兩國共同應對“新的安全挑戰和威脅”,這實際上是針對中國崛起的一句隱語。
暗含“四國同盟”理念
針對日印兩國在安保方面加強合作的姿態,《日本經濟新聞》評論指出,麻生在擔任外相時曾經提出旨在促進亞洲民主化進程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構想,其初衷就是加強日、美、澳、印四國的合作,以遏制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的中國。雖然麻生在出任首相後尚未觸及這一路綫,但加速與印度展開安保領域合作的背後,仍然暗藏著相同的理念。
根據“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構想,日本將在歐亞大陸外圍建立一條“自由與繁榮之弧”,通過經濟援助幫助這條弧綫上的國家推行“自由制度”。日本在鼓吹這一計劃的同時,還准備搭建一個“四國聯盟”作為“價值觀外交”的核心。“四國聯盟”以日美軍事同盟為基礎,日、美、澳軍事聯盟為過渡,同時拉攏印度參加,剛一出爐就被輿論視為有兜售“四國軍事同盟”之嫌。
由於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同時擔心日本的“四國同盟”機制會激怒中國,因此都采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美國政府認為此舉將嚴重衝擊中美關系,有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澳大利亞也十分重視對華關系,想通過平衡外交來為自己謀取多方面的利益;印度則擔心的是自己的不結盟政策受到破壞。
在上述三國的抵制下,日本的“四國同盟”構想最終不了了之。然而,從麻生太郎上任後積極以經濟援助換取印度簽署安保宣言來看,日本并未放棄自己的努力,為了避免引起中國的反彈,現在是“只做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