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財政部購買53間銀行的優先股,只有4間是好的投資。 |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美國政府早前出手拯救金融業,除購入眾多銀行的優先股外,還換來普通股認股證。美聯社計算出,華府在短短一個月內,在普通股上已錄得近80億美元(約620億港元)的損失,相當驚人。
在一輪拯救銀行業的行動中,華府購入了270億美元(約2,093億港元)的普通股認股證,希望日後股價上升時行使,為納稅人帶來利潤。可是,這些普通股現值僅約190億美元(約1,473億港元),如果政府現在行使認股證,納稅人會損失79億美元(約612億港元)。
優先股並非盈利保證
文匯報引述外電報道,華府注資450億美元(約3,488億港元)予花旗銀行,是普通股投資中的最大單一損失項目。華府於10月和11月先後向花旗注資,換取的普通股認股證行使價分別為17.85美元和10.61美元,但現在花旗的股價已跌穿8美元,損失約30億美元(約 233億港元)。財政部發言人麥克勞克林說:“我們不是要今天行使認股證,我們有10年的時間,所以市場對銀行未來10年的展望才算準確。”
另外,美國財政部自10月底起動用超過1,800億美元(約1.4萬億港元),購入花旗、摩根大通和眾多社區銀行的優先股。優先股每股1,000美元,首5年年息5厘。財政部希望優先股於首5年期間,每年能有約90億美元(約698億港元)的收益,往後每年盈利更高達162億美元(約1,256億港元)。
然而,在財政部與53間銀行的優先股交易中,只有4間可算作好的投資。華府在計算窩輪價格時,用了20天平均線作參考,即交易價比當時的實際價格高出約25%。西北大學的金融系副教授薩皮恩扎說:“要將之視為好投資是完全錯誤的,這是場賭博,好像到了拉斯維加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