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炮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部隊完成發射前准備。(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伴隨著時代前行的步伐,沐浴改革開放的東風,年輕的第二炮兵……
解放軍報報道,數十年風雨兼程,茁壯成長,戰鬥力不斷躍升,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鑄造成為一支高度機動、具有雙重威懾和雙重打擊能力的整體作戰力量,為遏制戰爭危機、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世界和平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從“固定發射”到“機動發射”,從“擇機發射”到“隨機發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一聲巨吼,威震九天
這是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在世人面前的兩次精彩亮相———
1984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隆隆戰車攜浩浩“東風”,緩緩駛過金水橋前,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神州大地為之沸騰。15年後的共和國50華誕世紀大閱兵,再次亮相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更加雄姿英發。世界驚呼:中國導彈武器個頭變小了,種類變多了。這由大到小的變化,標志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實力更強了。
回溯歷史,人們很難想象她“幼年”時期的蹣跚起步———
導彈官兵用角鋼做成發射台,用床板釘成配氣箱,用柳條編成推力室,用木頭制成程序配電器,用黃泥制成陀螺儀,用蘿蔔刻成爆炸器……就是在這樣一窮二白的條件下,戰略導彈部隊克服重重困難前進,在大膽改革創新中發展,培育形成了攻堅克難、勇於創新的精神,推動第二炮兵建設跨越式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初,新華社對外披露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中國自行研制生產的各種不同型號的導彈中有中程、遠程導彈,還有洲際彈道導彈。但是,那時的戰略導彈還不具備機動發射能力,“大國長劍”只能在固定作戰陣地上聞令出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