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殺平民,以色列也許能重新建立其“威懾力”,但毫無疑問,他們將付出代價。 |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本周由以軍方發起的對加沙地區空襲,被看做是以軍為清除哈馬斯針對以國土的火箭威脅而做出的一次全面“大掃除”,但此次軍事行動規模之大卻超出所有人想象。中國網報道,對於這次空襲,美國《新聞周刊》網站刊文分析了此次空襲的根本原因以及以色列的真正意圖。
“威懾力”思想在以國內根深蒂固
在2006年黎以戰爭中,以軍不可戰勝神話的破滅給以帶來毀滅性打擊,在四十年前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取得“閃電勝利”後,以色列也陷入了全球最糟糕的周邊環境中,此後,在以國內詞典中,“威懾”一詞是被使用最多的詞匯,以國內民衆對該詞的迷戀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對以而言,其重要性已遠遠超過任何國家戰略。對很多以色列國民來說,他們對該詞的理解也許僅停留在“機械性背誦”上,以色列海法大學中東歷史學家巴拉姆時常回憶起自己母親背誦的一句猶太語格言:“只要樹彎腰,山羊都跳過”。
同時,該空襲還將向世人,特別是阿拉伯穆斯林世界表明:即使在黎巴嫩崩潰後,以色列仍不會做“彎腰樹”。值得注意的是,以軍發動的此次空襲完全是在白天進行,但在過去,即使在毫無建築物的地區進行空襲,以軍都會在夜晚行動,這也讓星期六的這場“大屠殺”變得尤其引人注目。
傳說故事透露以為威懾而戰
空襲後,國際人權組織立即對以方的空襲進行譴責,並表示空襲“不合適”,儘管巴勒斯坦的“山寨火箭”能威脅到以色列國土,但很難給平民帶來傷亡。然而在中東地區,人們對均勢概念的理解並非建立在單純數學計算上的。
在托馬斯-弗裡德曼的《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一書中,他形象講述了一個貝都因人的傳奇故事,此人因自己的一只火雞被偷而鬱鬱寡歡,其子不明其父何以為如此小事而不安,但後來此人的駱駝被偷,馬匹也被偷,最後他將所有罪責歸咎於火雞上,因為正是在丟失火雞後沒有報複,導致後來一連串盜竊的發生。巴勒斯坦的火箭彈也許正如故事中丟失的火雞,我們也便不難理解為什麼以色列人對毫無威脅的火箭反應如此之強烈,因為他們看到的不僅是眼前的火箭,而是更廣泛的整個伊斯蘭世界。
空襲事關國內選舉 近鄰苦不堪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