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風-31改型洲際戰略導彈亮相。(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國際先驅導報文章稱,“二炮已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新國防白皮書中的這句話,看似平常,卻蘊藏著驚人的信息。猛然間,“紅軍”某作戰陣地傳出刺耳的警報聲,“紅軍”作戰人員緊急撤離,敵數枚導彈在周圍百餘平方公里的地域炸響。瞬間,山崩地裂,火海升騰,強烈的“核輻射、核污染”,使整個戰場成了“死亡地帶”。
面對突如其來的“核襲擊”,擔負“核反擊”任務的“紅軍”作戰部隊迅速隱蔽在“地宮”裡。不到10分鐘,“紅軍”戰略導彈部隊開始實施“核反擊”。一枚枚戰略導彈騰空而起,群山開始震顫……
這是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簡稱“二炮”)曾進行的一次不同尋常的演練。
1月20日,中國政府發表的新國防白皮書,首次對中國二炮力量和核戰略進行披露,並明確表示,“二炮已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此語一出,國外媒體高度關注。中國的核力量在世界排名如何?中國的核戰略又是如何呢?
中國有能力實施核報複
陸基戰略導彈是指導彈從陸地發射打向遙遠的敵方。對核大國而言,如果自己的核彈不能打到假想敵領土上,核威懾就是無效的。海基戰略導彈可以由核潛艇秘密運載到離敵方更近的地方發射,陸基導彈則只能在本土發射,這要求它的射程更遠,並在遠距離飛行後仍能保持一定的準確度。
中國敢稱陸基導彈具備打擊能力,意味著中國的戰略導彈至少能飛行一萬公里以上,打到大洋彼岸。因此“陸基”這個詞對西方有特殊意義。無論是處於大洋彼岸的美國,還是只能集中發展海基核力量的英法,都會對中國有能力以陸基核力量遂行作戰十分關注。
“反擊”這個詞的意義則更加震撼。首先,“反擊”意味著中國能扛得住敵方率先發起的核攻擊,在受襲後仍有能力實施核報複。這說明中國的陸基發射井在廣大領土上隱蔽得好,非常堅固;或者中國的戰略導彈可以在公路、鐵路上機動,使敵方打不到,卻可以隨時在接到命令後反擊敵人。
其次,“反擊”意味著中國的戰略導彈能在十分被動的戰爭環境下突破敵人防禦系統,實施有效報複。敵方率先打擊中國,其反導系統必然會高度戒備,此時中國陸基導彈仍有把握打到敵方要害,遏止戰爭升級,表明中國的導彈可以憑借高速、多彈頭、假彈頭、重返大氣層後機動等先進技術突破反導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