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邊防一線連隊官兵喜氣洋洋迎新春——真情送暖,邊防連隊改“苦名”
“波林”,藏語為偏僻遙遠與世隔絕的地方。如今,駐守在這裡的新疆軍區波林邊防連官兵,通過全軍政工網可看到當日的《解放軍報》等各大報紙的電子版,隨時了解和掌握天下大事,告別了偏僻遙遠與世隔絕的狀況。
春節前夕,記者在新疆軍區邊關採訪時欣喜地發現,像波林邊防連這樣最初以條件艱苦特點命名的一批邊防連,如今已經“名不副實”。“雀幹托蓋”,哈薩克語意思是極度缺水的地方,雀幹托蓋邊防連過去靠一頭老黃牛從2公里外的水溝裡馱水,一馱就是十幾年。新疆軍區營房部門經過多方努力,為邊防連打出了一眼日出水量120立方米的水井,使連隊徹底告別了馱水吃的歷史。
位於中哈邊境沙爾套山山腳下的“哈桑”邊防連,蒙語意思是道路狹窄艱險的風口。過去,官兵們巡邏主要靠騎馬和徒步,翻雪山爬冰河,巡邏一次得花一整天時間。如今,一條條寬闊的邊防巡邏路替代了羊腸小道,功能完備的新型邊防巡邏車直達邊防哨所。今天,記者電話接通駐守在帕米爾高原的“斯姆哈納”邊防連,這個哈薩克語寓意為“破舊的鐵皮房子”的邊防連隊,官兵如今住上了新式營房。連長楊國泓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室外溫度已達-30℃左右,而室內溫度卻保持在23℃,溫室大棚內的鮮花爭奇鬥艶,連隊專門舉行賞花活動,迎接牛年春節的到來。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一條條巡邏公路四通八達,一個個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台台直飲水設備終端機裝進班排宿舍……近年來,上至軍委、總部,下到各級機關,下大力為邊防基層解難題送溫暖,大大改善了邊防官兵的行路難、吃水難、住房難、照明難、吃菜難、就醫難等難題,一批邊防連隊“名不副實”的變化,見證了滄海桑田,印證了科學發展的巨大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