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濟南軍區某旅旅長夏世富。 |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上通天、下觸地”,談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給部隊帶來的變化,人大代表、濟南軍區某旅旅長夏世富感受最深的是作戰指揮手段的變化。
年初,該旅進行冬季野營拉練,近3000名官兵遍撒方圓數百公里的大別山區。夏世富坐在“中軍帳”里,就能對部隊實施遠程、無線、可視和聯網指揮,部隊行動盡收眼底。
解放軍報報道,“部隊的作戰指揮手段正逐步實現由手工向自動、由平面向立體、由逐級層層指揮向同步實時指揮的轉變。”夏世富說,這種轉變是軍區黨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給部隊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濟南軍區黨委“一班人”認為,學習實踐活動必須在解決影響軍事鬥爭準備的急難問題、破解制約部隊戰鬥力建設的瓶頸問題上見成效。在調查研究中,他們發現,部隊各級作戰指揮所專用的網絡設備、顯控設備、終端處理系統少,通信、指控裝備互聯互通難,情報采集、指揮手段科技含量低、時效差,部隊作戰指揮手段相對落後等問題比較突出。
為此,軍區黨委堅持把改進作戰指揮手段、提高作戰指揮效益作為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一個抓手,自籌資金3000多萬元,組織技術力量,啟動了軍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野戰指控系統建設項目。
為了摸清部隊現有裝備底數,軍區領導多次帶人深入部隊調研,還組織科研骨幹到中電科技集團、總參謀部等相關單位考察,確立了“挖掘現有裝備最大潛能,在集成創新上求出路”的原則,經過反覆論證,形成了切實可行的總體方案。
隨後,科技人員先後攻克了計算機網絡連通、安全保密等近百個技術難題,集成15套作戰指揮軟件,最終研製開發出融指揮控制、通信功能於一體的戰役級野戰指控系統和適用於師團野戰指揮的可搬移式指控系統。
目前,軍區師旅以上單位和部分團級單位配發了該系統,各級指揮員坐在指揮車內,均可對部隊進行聯網指揮,達到了“動中能通、靜中能看、全程可控”的效果,標誌著軍區野戰指揮手段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