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式地點有兩套方案:一是天安門廣場,一是西苑機場。最終接受周恩來意見定在天安門廣場
當時由閱兵指揮所正副主任楊成武與唐延傑受命主持起草了一個《閱兵典禮方案》。閱兵方案提供了兩個地點供中央最後確定:一是市中心天安門廣場;二是市郊西苑機場。
這兩套方案各有優缺點。天安門地處北平市中心,天安門周圍的街道四通八達,受閱部隊和參加慶典的群眾容易集中,在這裡舉行開國大典無疑會增加熱烈的氣氛和效果。特別是天安門城樓就是現成的閱兵台,便於檢閱。但是,在天安門廣場閱兵,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參加開國大典人員眾多,當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斷四小時;當時長安街不夠寬闊,沒有經過拓寬,閱兵方隊的排面不能太寬。
與天安門相比較,西苑機場的優勢在於,它有寬闊的機場跑道,沒有阻礙交通的後顧之憂,而且毛澤東和中央領導剛進北平時曾在西苑成功地舉行過閱兵。更重要的原因是,那裡地處郊區,地形開闊,萬一遭到國民黨空軍的襲擊也便於疏散和隱蔽。但缺陷是,首先須另搭兩三個看台,工程大,且不如天安門城樓宏偉壯觀;其次,西苑機場距市區較遠,數十萬群眾要參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
兩套方案,閱兵指揮部傾向於第一方案,但沒有拿出結論性意見。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經過反覆權衡,寫下了自己的意見:
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周 九.二
最終,中共中央采納周恩來的意見,將閱兵式地點定在天安門。
●閱兵分列式是按海、陸、空的順序,海軍方隊率先出場,這與以後歷次國慶閱兵都不同
1949年10月1日下午4點35分,開國大典閱兵分列式開始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雄壯節奏聲中,海軍方隊走在最前面。來自安東海軍學校與華東軍區海軍的兩個方隊:海軍軍官方隊和水兵方隊昂首率先走過天安門,代表著新中國最早的海軍。他們當中許多是“重慶”與“靈甫”兩艦起義的官兵。當他們通過天安門主席台時,廣場上頓時群情激昂、歡聲雷動。這不僅因為海軍是人民軍隊新出現的軍種,也是因為海軍的服裝特別——以藍白色為基調,與草綠色的陸軍服裝明顯不同;大檐帽、水兵帽、飄帶、披肩更是海軍特有的。
開國大典閱兵式是按海、陸、空的出場順序。當時的習慣叫法是“海陸空軍”,如“海陸空軍大元帥”。而1950年以後,在天安門舉行的歷次國慶閱兵式,都是按陸、海、空的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