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讀法國重返北約是否背離戴高樂主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9 18:01:20  


 
  為此,薩科齊提出了以改善法美關係為核心的戰略調整,重返北約就是這一調整的重要內容。從各方面情況看,法國這樣做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

  首先,試圖重新獲得在北約中的軍事指揮和決策權力。法國雖然是一個“不完整成員”,但是在經費和人力資源方面仍一直是北約的主要提供者。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積極參與以北約名義展開的多項國際維和行動,目前大約有5000名法國軍人參與其中,它提供的資金占北約非軍事預算總額的15.3%和軍事預算總額的13.8%。儘管如此,北約的軍事指揮系統卻沒有法國參加。

  第二,爭取在北約改造上的話語權。法美之間在北約的前途和改造上存在分歧,美國力主把北約原本局限於歐洲的作用擴大到全球;而法國反對美國試圖通過北約“全球化”來統管全世界的安全事務。但是,法國站在北約之外難以對它的改造施加影響,因此一旦回歸到北約,它將對北約的未來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力。

  第三,減少歐洲共同防務建設的阻力。法國歷來倡導歐洲共同防務建設,但是,困難重重、進展緩慢,原因是英國等歐盟成員國對“鬧獨立”的法國心存疑慮,美國則擔心獨立的歐洲防務將會削弱甚至取代北約在歐洲的作用。法國一旦徹底融入北約將有助於打消這些懷疑,歐洲防務建設的阻力也就會相應減少。

  第四,全面回歸西方大家庭,共同應付新挑戰。對法國來說,軍事衝突等傳統威脅日益縮小,但是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增加,亞洲迅速崛起、俄羅斯重振雄風,這些因素被認為是法國及整個西方的潛在威脅和挑戰。法國輿論普遍認為,法國長期以來曾得益於游離於西方之外的特殊地位,但是現在這一狀況已經不再使法國受益。因此,薩科齊明確提出北約是跨大西洋共同價值觀和利益的象徵。

  可以說,薩科齊的戰略調整正是為了應付變化了的國際局勢。至於這一調整的結果如何還需觀察。但是,簡單地認為法國全面回歸北約等於放棄傳統的獨立外交原則,還缺乏依據。

  薩科齊是否背離“戴高樂主義”

  法國一些反對黨提出的另一項指責是薩科齊背叛了戴高樂主義。在戴高樂主義傳承了半個多世紀的國度裡,做一個從“退出”到“回歸”北約這樣180度大轉彎的戰略調整,的確會給民眾造成背離戴高樂主義的印象。值得注意的事,薩科齊在闡述關於全面回歸北約的主張時強調了四點:一是法國政府堅持戴高樂總統的獨立核威懾原則,法國的核力量不接受其他國家的指令;二是法國雖然加入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但是對其軍隊調動和是否參與某項軍事使命依然擁有自主的決定權;三是法國回歸北約的先決條件是美國認可獨立的歐洲防務建設;四是法國改善同美國的關係並不意味著法國完全聽命於美國,而是一個“獨立的盟友”。

  以上四點原則如果真正得到實施,而不是掩人耳目的話,那麼,薩科齊的這一重大政策調整依然是為了維護法國的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其實質並沒有背離戴高樂主義的精髓。或許,這正是戴高樂主義在新形勢下的新發展,就像戴高樂總統之後的法國歷任總統都會因應形勢變化而不斷做出的政策調整一樣。

  資料: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成立於1949年4月的北約,最初只有美國、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冰島、意大利、盧森堡、挪威、荷蘭、葡萄牙和英國12個成員國。1952年,土耳其和希臘加入北約。1955年,聯邦德國加入北約。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

  20世紀90年代,隨著華約解散和蘇聯解體,美國提出北約東擴主張,將西方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向東擴展。1994年1月,布魯塞爾北約首腦會議正式通過美國提出的北約東擴計劃。1997年,北約馬德裡首腦會議決定接納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三國加入,正式啟動了醞釀多年的北約東擴計劃。2002年,北約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首腦會議上決定,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今年4月1日,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目前北約共有28個成員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