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生活周刊:與其他軍種相比,海軍裝備有什麼特點?
趙登平:海軍裝備的特點,一是高技術裝備密集;二是種類齊全,包括水面艦艇裝備、潛艇裝備、航空兵裝備、岸防武器裝備和陸戰裝備,所以說海軍也稱為“小三軍”;三是要適應海上特殊環境使用,要求較高。
從大陸到海洋
三聯生活周刊:從傳統意義上說,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對海洋文明似乎是陌生的?
趙登平:趙登平:的確有這方面的問題。其實我們在海上曾經有過很輝煌的歷史,最典型的就是明代鄭和下西洋,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的篇章。600年前,我們的船隊規模、噸位、航海技術,都是世界一流的,比歐洲航海家環球航行早了100年。但中國為什麼沒有成為近代的航海大國和海洋大國?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明朝派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揚皇朝恩典,在客觀上弘揚了中華文化,是一次貫通中外交通、促進文化交流的和平之旅。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沒有明確的政治、經濟目的,由於耗費巨大,難以為繼,後來就停了。加之中國長期的農耕社會所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特別是明清的禁海政策和閉關自守的影響,導致長期以來,中國始終未能發展成為一個海洋國家,國民的海洋意識也比較淡薄。因此,當務之急是對全民進行海洋意識的宣傳和教育。
三聯生活周刊:您剛才提到海軍的投入相當大,那發展海軍與發展民生是否有矛盾?
趙登平:海軍投入大、需要多花錢,這是事實。所以國家實力沒發展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建設大海軍的。
從國家層面來講,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財政支出是按計劃分配,量力而行的。國家是在充分考慮國計民生的情況下,確定包括海軍建設經費在內的軍費比例,絕不會不顧民生而發展軍事。這是前蘇聯的路,我們不會走的。
三聯生活周刊:我看過一項調查,95%的網友認為中國應該建造航空母艦,對於大家都關心的航母問題,您能給我們透露什麼信息呢?
趙登平:關於航空母艦問題,不久前,國防部長梁光烈已經有了很好的表述。作為一名海軍軍官,我想說的是,中國海軍當然希望擁有航空母艦,以更好地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三聯生活周刊:西方對中國實力的增長,經常有一種“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
趙登平:這是某些國家借輿論經常談論的話題,無稽之談。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歷史上,特別是近代史上,只有中國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而沒有中國侵犯別國。中國始終堅持睦鄰友好政策,從來沒有威脅到別人。我們建設強大海軍的目的很明確:保衛國家主權和安全,維護海上利益,為世界和平作貢獻。歷史已經證明,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中國海軍的建設發展完全是出於國家戰略防衛的需要,不是攻城掠地,不是搶奪資源,決不會走海外軍事擴張的路。與歷史上的海洋大國相比,中國不僅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和平崛起的海洋大國,而且以其強大的海上力量為保衛國家海上權益、維護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