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艦防空導彈演練。(資料圖)
|
“用我們自己的脊梁作桅杆”
一次,海上對空防禦演習,艦載雷達突發故障。技術專家排查認為“雷達信號放大模塊”中存在故障點,但由於缺少備件,故障無法排除。
時間不等人!支隊黨委決定:組織技術攻關力量自修。司令部雷達業務長戴伯林翻閱了600多萬字的技術資料和圖紙,大膽判定:故障原因是圖紙上的兩處線路標錯,使實裝線路錯接!
“怎麼可能?”專家難以置信。戴柏林攀上桅杆,改接線路,通電檢查,故障現象馬上消失。
金秋的一天,新型導彈驅逐艦駛向大海進行試驗。剛剛排除故障的艦載雷達剛開機,就捕捉到目標。“發射!”導彈如利箭離弦,直撲萬裡海空,目標灰飛煙滅!
這次重大故障的排除,標誌著我海軍在該型艦載雷達關鍵技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要當新型戰艦的主人,歸根到底要靠我們自己!”這件事讓支隊黨委清醒地認識到:一定要想方設法打造過硬的技術保障群體。為此,他們與國內80多個科研所建立了協作關係,選派數百名技術骨幹見習深造。
主炮技師蒲憲高是一名入伍時僅有初中文化的士官。經過一番勤學苦練,他排除了某艦主炮疑難故障,創造了海軍口徑火炮射擊訓練史上主炮直接命中超低空、高速拖靶等兩個“第一”的新紀錄。
“用我們自己的脊梁作桅杆!”一句誓言催生一大批學者型艦員群體。記者採訪筆記上,寫滿了支隊官兵創造的輝煌成果——
組建以來,支隊官兵先後探索出200多項新技術,先後發現解決了1100多項裝備問題和缺陷;官兵總結整理出800多萬字的裝備使用保養規則,編寫了22種專業教材;組織自修項目1萬餘項,自主排除重大故障42起,節約經費上千萬元,裝備完好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