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經濟備受金融海嘯的衝擊。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記者 梁卓鈞編譯報道)不久之前,印度的領導人滿有自信的預測,該國經濟不會受到環球金融危機的打擊,並將乘勢崛起。《紐約時報》認為,這番言論實在過份樂觀,不論是從經濟數據的角度,以至社會民生,印度國內的經濟情況相當嚴峻。
印度於過去5年出現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巨額的外資投入。上個財政年度,外資投入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9%,較5年前增加了14%。上年度的10至12月,外國貸款以及外國直接投資(FDI)急跌33%,至兩年來的新低點。
印度的基建、房地產,甚至乎藝術行業都依賴環球經濟效益所支持,外來投資的減少,對這些行業帶來莫大的打擊。印度的GDP增長於2008年第四季急跌至5.3%,為5年來的新低。國內消費,特別是農村人口的消費開支,成為該國的經濟增長的支柱。印度突然失去大量外資,單單依賴內需來支持經濟增長,不足令印度數以百萬人口脫貧。
印度政府的管理層相信,該國的GDP將於明年錄得6%的增長,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認預期,明年印度GDP增長只有4.5%。
為了填補外資的缺口,印度政府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資。印度的中央銀行“印度儲備銀行”已調低基準利率,但私人貸款的成本卻不曾下跌。
經濟學家及專欄作家阿賈伊.沙阿表示,印度政府正接受嚴峻考驗,她必須“喚醒”私人投資,鬆綁金融體系的管制,以及加大對基建的注資力度。
印度股巿巿值於去年蒸發了58%後,今年3月,外資流入股巿,巿值已經回升了42%。
雖然如此,30歲的蘇沙帕(Sumit Sapra)昔日投資的房產物業,如今已“不堪回首”,否則會使他情緒更加低落。蘇沙帕畢業於印度管理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擁有一個極具份量的碩士學位。當巿道暢旺時,他曾經在五年內換了三份工作,月薪翻兩番。儘管滿意當前的職位,他仍然把履歷貼上求職網站。蘇沙帕表示,他最終在通用電氣印度總公司裡工作,去年12月被解雇,一夜間生活徹底改變。
蘇沙帕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參與印度大選的政治家卻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去討論經濟問題。
摩根大通印度首席經濟學家賈漢吉爾.阿齊茲(Jahangir Aziz)表示:“如果印度希望重返8-9%的經濟增長,私人投資和低成本的營商環境是相當重要。”阿齊茲認為,雖然印度大選現正進行,但政府應該推行更多的措施,對巿場進行更大的干預,直至新政府產生為止。
然而,《紐約時報》認為,印度執政聯盟帶來的紛亂,直至現在也難以估計誰會取得政權,更不用說新政府成立後,會採取甚麼措施來推動經濟復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