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美國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史密斯商學院教授阿尼爾.K.古普塔(Anil K. Gupta)發表文章說,印度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與中國差多少,這個差距並沒有20年或50年那麼多,而是十二三年。如果我們以2008年的印度GDP數據作為基礎,假定印度未來保持至少8%的增長(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那麼印度2020年的GDP將與中國2008年的GDP差不多。環球時報引述了該文章,如下:
我們經過比較發現,印度2008年的主要經濟指標與中國在1996年經過通貨膨脹調整的相應數據處於同一水平,印度的發展狀況不如中國是事實。但更關鍵的問題是印度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與中國差多少,這個差距並沒有20年或50年那麼多,而是十二三年。如果我們以2008年的印度GDP數據作為基礎,假定印度未來保持至少8%的增長(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那麼印度2020年的GDP將與中國2008年的GDP差不多。
目前中國的GDP大約是印度GDP的3倍,雖然這看起來是一個很大的差距,但如果我們將數字上的差距轉換成消除差距所需的時間,只是13年。13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開始的1978年與印度經濟自由化開始的1991年之間的差距。從一個更長的時間範圍(2050年)來看,13年並不是不可逾越的。
在1980年,中國與印度的狀況相近;1991年時,中國的發展領先印度大約5年;而現在,中國大約領先印度13年。所以就發展來講,經過這些年,中印之間的差距是拉大了。現在我們需要關心的是,10年後這個差距是多大。而決定這個問題答案的關鍵因素就是印度基礎設施的改善情況,如果有極大改善,那麼這個差距將會縮小,反之,差距則會變大。我曾經跟張維迎教授討論過中印的發展,他認為印度的基礎設施在2020年將發展到中國在2008年的水平。
在2020年,印度會擁有不錯的基礎設施時,印度相對於中國有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是由於印度的人均收入低於中國2.5倍,因此屆時印度的人工成本將遠低於同時期的中國。在印度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印度將擁有比中國更強的競爭力;二是目前中國的人口平均年齡比印度大8歲,這意味著10年後中國將面臨遠高於印度的社會成本。
雖然從目前看來印度的文盲率遠高於中國,但我們需要注意到文盲率的統計是針對15歲到64歲的人口,而印度少年兒童的識字率是相當高的。因此,當這一代成長起來之後,印度的文盲率這一指標將得到顛覆性的改變。這一點可以從印度手機用戶的爆炸性增長得到印證,5年前中國的手機用戶是印度的5倍,而今天中國有超過5億的手機用戶,印度則有4億多,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
在接下來15年內中國的發展會一直領先印度,但我仍然對印度的未來感到樂觀,即2050年中國、印度、美國、歐盟會成為4個主要的經濟體。
在政治制度方面,印度總理辛格雖然曾經說過因為“印度的民主政治制度更有希望將經濟改革堅持下去”,所以印度的經濟前景要好於中國。然而,我們很難說民主制與一黨制究竟哪種更好。我們看到中國將一黨制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但一黨制在前蘇聯、古巴以及前東歐國家等帶來的是災難。對於一黨制究竟是有利於經濟增長,還是有礙於經濟增長的問題,我們並不能將其一概而論,因為這取決於政治領導是誰。中國的政治領導是相當聰明的,能夠充分利用一黨制在執行政策方面的高效率優勢。印度是一個多黨制國家,這同樣存在利弊,比如要實施“5年計劃”就比較困難;但另一方面,由於普通民眾更為自主,社會的創新意識更為濃厚。還有一點我們不能否認,那就是中國不會成為印度,印度也不會成為中國,這是兩種不同的政治制度。到目前為止,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這是一場很有意思的比賽,所以我們更好的選擇是邊走邊看。
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究竟該選擇哪種政治制度,中國的?還是印度的?到底哪種更有利於經濟增長呢?一黨制的權力集中於上層,而民主國家中權力更為分散。當權力集中於上層時,這些掌握權力的人究竟是關注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還是個人的利益,就很重要。而在民主社會,由於權力的分散,領導人是誰並沒有那麼重要。從歷史的角度看來,一黨制的表現並不好,中國是一個特例,這與領導人的智慧與遠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一些國家想要走中國這條路,希望通過一黨制獲得經濟增長,我會說這是個好決定,但最好請先確定能夠有中國那樣的政治領導人。如果沒有這樣出色的領導人,對於這種選擇的前景我也不能確定。而對於民主制來說,民主如何得到貫徹更為重要。所以這兩種制度各有優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