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演習更加清晰地表明,聯演已經成為維護國家利益的戰略行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軍事上怎麼維護國家利益,是我軍面臨的新課題。聯合軍事演習強化了與外軍的合作,這種合作就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戰略行動。我們不是為了演習而演習,演習本身就是一種行動而不是簡單的演練。作為一種新的軍事行動樣式,聯演是我們現實軍事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演習標誌著我軍軍事演習“三合一”的組織模式進入新的階段。
——具體來說,“三合一”是指情況內的虛擬戰場條件與情況外的實際兵力運用實現了統一,前方參演兵力與後方戰略戰役指揮體系和各種依托實現了統一,中外軍隊的合作與我軍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實現了統一。這是我軍自2002年開始與外軍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來一直在探索的模式,也是歷次“和平使命”演習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四,演習標誌著中俄軍事合作步入從一個方向到多個方向的新階段。
——2005年演習地點在青島,2007年在歐亞腹地,今年放在東北。這意味著中俄的合作從一個方向發展到多個方向,從一批部隊發展到多個部隊共同參演。可以預測,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將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演習規模宏大 首次實現空防一體
記者:“和平使命-2005”演習中,中俄雙方參演兵力近萬人,而這次演習雙方直接參演兵力共2600人。這是否意味著演習的規模縮小了?
魯傳剛: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空間濃縮、戰場位移、以少代多是軍事演習的基本方法,兵力的數量並不完全與演習的實際規模成正比。
實際上,這次演習的規模是很大的。雙方參演的陸軍部隊都是本國的精銳部隊,先進裝備也不少。俄羅斯出動了5個機型20多架飛機,我們則動用了殲擊機、直升機等30多架飛機。與前兩次“和平使命”演習相比,這次演習第一次實行空防一體——實兵演習,中俄都將動用先進的防空導彈,實現了空中作戰和防空作戰的統一。
值得注意的是,演兵場上各方雖然只有1300人,但實際參與和保障演習的力量是很大的,涉及到國家和軍隊的各個部門、各個系統。比如,俄羅斯參演兵力完成投送和集結,兩國的交通運輸、民航空管、邊防海關、質檢、國防動員等體系都是在實際運作。所以說,演習規模不能只看演兵場上的人和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