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新型戰艦100毫米前主炮開火。 |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環球時報》發表中國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彭光謙的文章稱,冷戰結束後,中國曾長期面臨的全面戰爭威脅明顯下降,由外部勢力武裝入侵而導致的存亡之憂,已不再是中國迫在眉睫的問題。但國家發展利益受到的制約與威脅正不斷上升。總有一些敵對勢力不願看到中國的穩定、繁榮和壯大,他們在無力剝奪中國的生存權的情況下,日益把重心放到削弱乃至剝奪中國的發展權上來。
這些敵對勢力在盡可能壓縮中國的戰略空間,或明或暗地支持縱容“台獨”、“藏獨”、“疆獨”等分裂勢力,增加中國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成本。同時利用經濟和技術優勢,擾亂中國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遲滯中國的發展步伐。控制中國對外聯繫的交通樞紐與咽喉航道,扼制中國發展的生命線等等。所有這些,雖然不像全面戰爭那樣立即帶來國家生死存亡問題,但也直接關係到中國發展的態勢與前景。這種矛盾還會隨時轉化為刀光劍影的軍事衝突,只是強度與規模不同罷了。
發展問題與生存問題並無截然分界線,沒有發展也就沒有生存。國家長期得不到發展,國力日益萎縮,最後也必然走向衰亡。與戰爭的血腥屠殺相比,這是一種柔性殺戮,或者說是靈巧謀殺。這種安全威脅具有更大的隱蔽性、欺騙性與危害性,處理起來,難度更大,更為棘手。因為在生死存亡的威脅面前,比較容易動員與凝聚軍心民心放手一搏。而發展利益所面臨的威脅則不同,它不是人人都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嚴重性,各種利益縱橫交錯,各種矛盾相互糾纏,處理起來比較棘手。既要應對這些日益突出的複雜矛盾,又要盡可能保持戰略全局的穩定,弄得不好顧此失彼,政治風險相對較大。
國家安全戰略重心由維護生存利益向維護發展利益的轉變,要求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我們所面臨安全威脅的新型態、新特點,安不忘危,治不忘亂。特別要重視的是:首先要把中國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是前提,發展的威脅雖然表現於外,但應對這種威脅的關節點則在於自身免疫力。從這種意義上講,中國的安全問題的重點在內不在外。蘇聯、東歐一些政權都不是別人搞垮的,都是自己把自己搞垮的。只要我們能妥善處理國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如分配不公問題、吏治腐敗問題、能源短缺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國企改革與金融改革問題等等, 始終保持政治清明、經濟健康、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局面,我們就不怕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擾和牽制。
其次要立足於以實力求和平,以實力保發展。要保證國家發展環境不被破壞,沒有確保打贏戰爭的實力是做不到的。制止戰爭、預防戰爭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主觀願望,而是以堅強的實力為後盾的,它比打贏戰爭的要求更高。在當今世界,強權政治遠未退出歷史舞台,我們不能過於天真浪漫。只能以實力求和平,以實力保發展,以備戰求避戰,以鬥爭求團結。進一步建設相應的現代化國防力量,不僅是合理的、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緩的。越是想和平,越要加強國防建設,不要怕人說三道四。只有具備足夠的實力,才能有效排除各種非和平因素的干擾,中國的和平發展才能實現。
再次,要高度重視強化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憂患意識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在生存利益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容易保持警惕,民族凝聚力強,大家同仇敵愾,“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新的長城”。而當生存危機緩解後,在新的環境下,人們容易解除思想武裝。隨著西方文化東侵,金錢掛帥,物欲橫流,易導致人們心靈的迷失和核心價值觀的蛻變,容易沉迷於物質享受而忘乎所以。一廂情願的“遠離戰爭”是十分危險的。一個民族一旦在思想上“遠離戰爭”,戰爭幽靈的死亡之吻就離他不遠了。這是歷史一再證明了的血的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