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裝備航母編隊
在積極推進航母建造計劃的同時,近年來日本也在加速包括大型遠洋補給艦、護衛艦艇、潛艇等相關編隊配套艦艇的裝備步伐。2004、2005年滿載排水量超過1.5萬噸的“摩周”號、“近江”號遠洋綜合補給艦相繼服役。2008年5月,日本最新型“宙斯盾”級驅逐艦“足柄”號正式服役,海上自衛隊“宙斯盾”級驅逐艦達到6艘。“足柄”號的服役也標誌著日本海上編隊綜合作戰能力再次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009年7月17日,三菱重工為日本第一艘19DD級驅逐艦舉行了鋪龍骨儀式。海上自衛隊官員透露,建造該級艦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母艦提供一層防禦力量,使它們免於受來自水面和空中的打擊。
2007年12月,以二戰期間日本航母命名的海上自衛隊新型潛艇“蒼龍”號下水。同時,日本還在研發4000噸左右,裝備高速魚雷、潛射導彈和聲納系統,具備更強遠海綜合作戰能力的新一代潛艇。
日本航母之路逐漸清晰
冷戰結束後,日本逐步恢復了航母發展計劃。通過建造“大隅”級、“日向”級,海上自衛隊積累了建造全通甲板戰艦的成熟技術。常駐日本的美軍航母編隊,也為日軍提供了現成的航母情報資料來源。
據了解,2010年左右,日本將正式設計和建造一艘4萬噸級的中型航空母艦。可以說,從“大隅”級兩栖攻擊艦——“日向”級直升機母艦——中型航母——大型航母,日本未來的航母發展藍圖已經變得逐漸清晰起來。值得注意的是,剛剛下水的“伊勢”號與“日向”號在二戰期間就是姊妹艦,使用“伊勢”號與“日向”號作為新型直升機母艦的命名,似乎也體現出日本軍方將其視為“未來航母過渡艦”的“良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