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上此前出現的中國遠程巡航導彈的照片。 |
訓練創新不可勝數
力量來自創新。起初,這個方隊按訓練標準規範駕駛員動作時,仍採用了“先理論講解,再動作示範”的老辦法。由於規範動作多,標準要求高,而老辦法不系統、不形象,司機們記住這個忘了那個,“按下葫蘆浮起瓢”,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如何打贏教學第一仗?向信息化要答案。於是,1999年國慶閱兵時還算稀缺的多媒體課件,如今紛紛登場了。記者看到,《等速駕駛》、《等距駕駛》等10餘個課件,將駕馭導彈車的每一個技術節點被刻畫地細而又細。僅此一舉,教學效率就提升近80%。
掛槍軍姿訓練中,如何快速檢測槍械定位是否準確問題是一個難點。方隊官兵集智攻關,歷時3天研製出掛槍定位檢測器,不僅將難題破解,還填補了閱兵訓練史上的一項空白,並在全方隊推廣。
這樣的創新不可勝數。軍委一位領導來方隊視察時感慨地說:你們以近百個“金點子”,推動了閱兵訓練創新發展。“創新是進步的靈魂”,在此得到完美的詮釋。
效益來自前瞻
“閱兵村風沙大,車輛長期低速行駛等,種種現實條件決定了如果裝備保障不到位,導彈車作戰性能受影響,將為日後實戰訓練埋下隱患。”方隊長緒政對記者說。
於是,自閱兵訓練衝鋒號吹響那天起,方隊黨委的眼光已瞄向訓練的背後:既要以一流的標準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又不讓裝備留下“參閱後遺症”,務必實現雙贏。
遵循這一思路,一項項“特殊”保障措施隨即出台,一個個未知故障“問題庫”隨之升級。
記者看到這樣的景象:一名保障戰線的老兵,每次裝備保養都鑽到車底,“折騰”一周後,拿出了4套低速、風沙多、溫差大等條件下導彈車底盤可能出現的未知故障及應急維修方案,被兄弟裝備方隊廣泛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