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10年中,除了少數伊爾飛機銷往國內外,伊爾-76的製造商--“契卡羅夫”航空裝備生產聯合體僅僅靠為安-124、安-70及安-225等運輸機製造機翼和其他組件維持營生。此外,該公司還為伊爾-76和伊爾-114飛機製造替代零部件。因為1991年蘇聯解體,解體協議規定所有蘇聯遺留的資產均歸這些資產所在的後蘇聯國家擁有,所以地處烏茲克斯坦塔什幹的契卡羅夫不再是俄羅斯的公司,自然也不會得到來自俄羅斯方面的幫助。當然,在很多方面也不再受俄羅斯的控制。
2006年中國的一筆購買75架伊爾-76的超大訂單迫使契卡洛夫公司進行重組,根據重組協議,將至少60%的伊爾-76生產任務轉移到俄羅斯的伊柳辛公司。地處烏裡揚諾夫斯克的伊柳辛公司新的伊爾-76總裝線能同時開設2條,產能更大。同時,這也避免了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一些政治問題,例如契卡洛夫因此為當地此創造1.8萬個工作就業崗位。俄羅斯負責能產生更多伊爾- 76,而契卡洛夫的工廠則有大量製造備件和整修飛機的工作可做。
俄羅斯現在正在設法與中國重新談判,因為契卡羅夫提供的報價太低,如果按此報價俄羅斯此次交易勢必要損失很多利潤。由於俄羅斯本國是伊爾-76型飛機一個主要用戶,並且希望在未來10年購買或翻新75架改型飛機,所以承當和投入伊爾-76總裝線,既能滿足本國所需,也能爭取國外客戶,獲得可觀的外貿生意利潤。
在文章最後,作者認為伊爾-76新機型與美國C-17運輸機相比可能更具優勢。製造伊爾-76新機型意味著要有大量投資用於研發,但其結果也意味著這些努力能使伊爾-76成為與C-17相匹敵的有力競爭者。每架伊爾-76售價大約5000萬美元,而C-17價格約為伊爾-76的3倍,雖然可攜帶重量噸級高達86噸,但在價格上的競爭力實在頗具誘惑。
另一方面C-17運輸機有一個獨具優勢的地方,它可以攜帶一半左右的重量,繞地球不落飛行半圈,超大的航程是伊爾-76難以匹敵的。同時C-17也更容易維護、可靠性更高。但如果伊爾-76的燃油效率更高,且可以進行空中加油,價格上又有無法撼動的優勢。這將使其占有更多的國際市場。 因為繞地球不落飛行半圈的超大續航能力,恐怕也只有美國人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