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友好是大勢所趨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一些媒體之所以熱衷炒作中印邊境衝突,是因為這種題材迎合了國內一些敵視中國政治力量的需求。
印度國內“鷹派”勢力一直對政府與中國的密切關係頗為不滿,在邊界問題上,更是將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理所當然地視為印度領土”。一些軍方將領甚至希望製造出“緊張態勢”,以便在帶來更多軍費的同時,向別人提醒自己的重要作用。而印度一些媒體的炒作迎合的正是這種調子。
《印度時報》則認為,儘管中印兩國高層互訪不斷,但無法發展成為真正的戰略夥伴關係,因為在中印關係中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結構性”障礙:
首先,邊界爭議始終是橫亘在兩國關係中難以逾越的重要議題。儘管雙方認識到如果不解決邊界爭端,就難以推動雙邊關係向深層次發展,但由於這是一個涉及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複雜議題,任何一方作出些許讓步,都將在國內引起強力反彈,因此自2003年6月兩國啟動關於邊境問題的談判以來,至今未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成果。
其次,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始終被印度認為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對抗印度。
再次,雙方在能源和資源領域存在著激烈的爭奪。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堅持以敵視的目光看待對方,就必然能找出與之相適應的各種理由,印度一些媒體恐怕就犯了這個毛病。
實際上,作為兩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同時又是兩個山水相連的鄰國,由於歷史和地緣政治的原因,存在某些利益差異甚至利害衝突是難免的。但歷史經驗告訴人們,和則兩利,鬥則兩傷。
國際問題專家認為,中印兩國在政治上的合作性高於排斥性,經濟上的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對國際問題的看法相似性多於相悖性,文化上的親緣性重於排他性。雙方應該採取加強合作、避免衝突的方針,大力發展中印友好關係。
毫無疑問,中印友好是大勢所趨,兩國共同發展不僅造福兩國24億人口,還將惠及亞洲和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