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敢於向美國提要求,擺明中國的利益和關切的做法,當然也可以擴及中美關係的其他層面。不久前,美國高官在闡述奧巴馬的對華政策時指出,中國應該對美國做出“戰略保證”,其實,美方倒是應該仔細想想,到底要向中國提出怎樣的“戰略保證”要求?而且,如果中國真的提出了一些承諾或要求,美方又準備如何接招。
固然,在中美關係框架下,美方仍然是實力占優的一方,否則當美國人發明了“戰略保證”這個詞匯後,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中國媒體和學者迅速開始跟進解讀了。但是,在同一個框架下,中方也是地位提升的一方,“戰略保證”這個中美新概念在太平洋西岸所引起的波瀾便遠遠比不上當年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在中國人看來,美國人的概念遊戲已經不那麼吸引人了。
而且,從積極的層面來看,“保證”的概念的確比“責任”有更寬泛的內涵。至少從軍事關係而言,可以被理解成中國要保證為美國做些什麼——這和“負責任”沒什麼差別;也可以是中國保證不對美國或者其他國家做些什麼——這是美國一再要求中國加強透明的心理動機;還可以被理解為如果美國對中國要做些什麼,中國一定會對美國做些什麼——作為報答或者報復。
最後一種理解,未必符合美國發明這個概念的初衷,卻是美國必須重視的一種可能性。就這一點而言,或許美方更應該想想如何回應中國作出的“戰略保證”。美國人一貫是以直言不諱聞名於世的,但他們真的準備好迎接別人的直言不諱嗎?
當然,直言不諱不僅意味著直截了當向對方提出要求,有時候也包括朋友之間坦誠的建議。中國在台灣問題及南海中國專屬經濟區上,都明確提出了要求:美國的觸手不要伸得太長;在印度洋明確提出了建議:國際海軍反海盜分區護航。且看美國如何應對中國的“合作、建設性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