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把“調結構、防通脹”作為重點。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去年11月中央出台4萬億經濟刺激措施後,中國經濟復甦的步伐逾見清晰,時下又面臨新的內外部經濟環境,宏觀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據內地媒體報道,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於12月初前後在北京舉行,回顧今年1年來得失並部署2010年經濟工作,“調結構、防通脹”將成為會議重點。
據最新一期的《瞭望》新聞周刊報道,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如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沉應對通脹預期,增強後勁再上台階,成為中國經濟要繼續破解的課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劉迎秋認為,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非常及時,也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對於克服金融危機的衝擊產生了積極作用,促成了2009年GDP上半年7.1%、第三季度8.9%的可觀增速,估計第4季度可能會超過9%甚至達到10%。
一攬子計劃實施一周年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所緩解,全年“保八”幾無懸念,但當前經濟中存在結構調整總體進展不快等突出問題。
對此,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認為,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產能過剩的問題比較突出。今後來看,調結構還是比較重大的問題。
產能過剩仍突出
楊瑞龍認為,調結構是一個涉及到經濟增長的分量和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中國經濟的復甦基礎還不太堅固。
他還指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速顯著超越了GDP增速,4萬億投資計劃通過貨幣政策得到一個比較充分的體現,表現在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速上,已經連續保持在28%至29%這個水平。
通脹風險需預防
客觀來看,高速的廣義貨幣投放量有效地刺激了經濟計劃的實施,也實現了通貨緊縮的逆轉,但是另一方面也對之後的通脹產生了預期。在全球流動性條件總體十分寬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國內貨幣增長較快、消費和投資需求明顯回升的情況下,“通脹壓力到第4季度會顯著增長”,楊瑞龍認為。
除此以外,國際熱錢再次湧入,以樓市和股市為代表的資產價格依然維持高位運行,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也使得通脹預期大大增加。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劉滿平認為,儘管CPI、PPI已連續幾個月負數運行,很大一部分產品處於產能過剩狀態,從傳統的通脹定義和成因上分析,短期內發生通脹的可能性不大,但對於通脹預期應該未雨綢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