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北京的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王帆在環球網發表文章指出,有人講21世紀已經出現了兩件影響世界歷史的事件,一是2001年的“9.11”事件,二是2008年9月開始的金融危機。這兩件事情都促進了中美關係。但是在權力政治思維之中,非傳統安全的合作無法根本改變傳統安全上的對抗或潛對抗。
美國對中國的合作或非遏制源於對中國未來趨勢的一個判斷:即1949年新中國成立改變了亞洲格局,21世紀中國的崛起將可能改變世界。中美之間潛在的戰爭源沒有消除。20世紀90年代的台海危機形成了另一個歷史提示:美國認為不能在軍事上放棄對中國的遏制和防範。奧巴馬總統宣稱美國不打算“遏制”中國,但那可能是政治上的空頭支票,是一種無成本的讓步,但在軍事上部署卻不會停止。
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一些有可能引發軍事衝突的潛在因素,比如台灣問題甚至南海問題等,這是中美之間無法確定全面信任的根本原因,戰略互信在多大程度上能解決這一問題尚無法確知。
過去的中美關係發展一直是靠事件推動的,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危機驅動式的發展模式。每次危機都促進或推動了中美關係發展。危機的出現一次次讓雙方領導者認識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危機關係促成了中美間務實的因事聯盟。但彼此社會層面和決策層面仍未充分認識到這一關係的特殊奧妙之處。同時,中美之間也沒有因危機而促成真正的具有實質意義的全面深入而成功的合作,比如在朝核問題或其他熱點問題上均是如此。危機合作的限度和局限性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