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舟山”艦的“直-9”型直升機正在伴航俄羅斯“MB-99”號拖船航行。(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中廣網消息:在中國海軍護航一周年之際,中外海軍護航行動合作有哪些發展空間?中國海軍是否要建立相對長期的岸基保障基地?為此,中廣軍事護航記者專訪了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
中國海軍護航艦艇為何噸位在變小,數量在增多?
我軍護航常態化的具體體現、我軍水面艦艇數量結構原因、各部隊積極參戰
記者:作為曾經的護航記者,我始終在關注中國海軍護航動態新聞,我發現這四批護航編隊,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護航的作戰艦艇的變化。第一批,我參加的那次首次護航行動,是“武漢”、“海口”,兩艘驅逐艦,第二批接替我們值班的是“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黃山”號護衛艦,是一驅一護,第三批是 “舟山”和“徐州”,兩艘護衛艦,第四批,最初是“馬鞍山”和“溫州”號兩艘護衛艦,到了本月21日,“巢湖”艦也抵達亞丁灣海域,也就是說,現在中國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有三艘護衛艦在值班,一艘補給艦在保障。縱觀中國海軍護航艦只,總體的趨勢是軍艦噸位在變小,數量在增多,這種安排是出於何種考慮?
尹卓:這種變化意味著我們護航的有序接替和常態化。在我海軍水面艦艇裡,護衛艦數量比較多,驅逐艦數量較少。第一次您去參加的首次護航行動,為什麼要去驅逐艦,因為在亞丁灣,在整個印度洋非洲海岸是個風浪區,特別有一些季節風浪是比較大的,我們對那個地方的天候情況、海域情況、水文條件還不是非常了解,因此我們寧可去的時候派的艦大一點,穩妥一點。另外直升機在大艦上起降,它橫搖、縱搖升沉幅度比較小,直升機可用率比較高,這樣的話,我起飛各方面都比較方便。小船直升機起降會受一點影響。所以,首次行動,我們寧可去的艦大一點,穩妥一點,把那個情況摸清。特別在第一批護航編隊,既摸清了一個規律,摸清了這個海情天候情況,另外,還有熱帶地區,什麼樣的艦艇是可以承受的,比如橫搖、縱搖到多少度,對我們艦艇這個艦員的影響,長期夜戰的執行任務,它不是過一個風浪區三五過去就完了,這次我們要在那兒呆,一呆就是三個月到四個月的時間,這種條件下,我們必須把情況摸的很清楚,所以寧可我們第一批派的艦大一點。
那麼,第二批你看得很清楚,一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實際上是我們用護衛艦試一下,小一點的船,四千噸左右的行不行?看來四千噸現在是可以完成護航任務,於是第三批、第四批,我們主要選用護衛艦去。這個對我們降低護航成本是有好處的,同時基本滿足我們護航的軍事行動要求。我們這幾艘艦都是新型導彈護衛艦,它直升機的起降能力應該還是不錯的,艦上設施比較完全,同時它雷達通信手段,包括衛星通信那一套,設施都是齊全的。這樣的話,我們經過第二批試用,第三批成批的使用,那麼第四批也還是用護衛艦為主的,這樣的常態化。這樣用艦,可使我的水面艦艇基本上都能夠參加。不然的話,只限於驅逐艦範圍,可選用的艦艇數量就比較少了。
另外,各部隊都感到參加護航任務非常光榮,很多艦隊、水面艦艇支隊都爭著要去承擔這個任務。在和平時期執行遠洋任務,是個非常難得的機遇、挑戰,對他們是個鍛煉。所以大家都願意把部隊送到前線去鍛煉一下。所以,我們選取的範圍越大,對部隊越好。目前是驅逐艦、護衛艦都有,今後可能還有驅逐艦去,但是主要以護衛艦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