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環球時報》摘編英國《金融時報》2月4日文章,原題:日益擴大的勢力圈
當老撾獲得東南亞運動會主辦權後,中國主動提出幫助這個小國修建一座嶄新的場館。不過,中國的這種慷慨舉動對老撾而言可謂代價不菲。作為對修建場館的回報,老撾政府答應讓中國租賃萬象郊區土地。但中方欲引進勞工的消息引起老撾民眾激烈的反彈,老撾被迫將土地租賃面積縮減。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中國強大的經濟和戰略影響力正日益拴緊東南亞大陸國家,由此導致這些國家出現越來越強烈的抗拒。一方面要考慮經濟和外交事務,另一方面又有擔心淪為北京之衛星國的民族主義想法,如今這兩方面開始發生衝突。
擔心的並不只是地區內人士。多年來,東南亞為跨國製造商提供了廉價、可靠的勞動力儲備。當西方投資者在中國難以獲利之際,卻能大大受益於越南的T恤或馬來西亞硬盤帶來的豐厚利潤。
亞洲民眾與西方企業的擔心,迫使地區各國政府小心翼翼地採取平衡做法。考慮到中國對批評反應敏感,他們不得不在安撫本國民眾與爭取中國好感之間“走鋼絲”,同時還要讓投資者放心。
對東南亞國家來說,與中國相鄰在許多方面是一件幸事。長遠而言,中國的崛起將使東南亞獲得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空前地緣戰略地位。
現如今,美國比以往更願意與該地區接觸,不再考慮它們是否為民主國家———抗衡中國影響力成為首要事務,尤其是在緬甸。分析人士認為,緬甸軍政府樂於接受美國的示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想平衡中國勢力。短期而言,由於靠近經濟成功的中國,東南亞國家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相對減弱;中國大規模的國內刺激計劃影響波及南方邊界以外,對地區經濟的振興起到助推作用。但這片繁榮景象對經濟的利好並不如表面看起來那麼宏大。儘管中國作為貿易夥伴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它只吸收了東南亞新興國家不到1/4的出口,對地區許多國家而言,中國是一個直接競爭者。北京在意自身對鄰國的影響,在地區著力小心行事。中國還展開魅力攻勢,去年向東盟提供總共250億美元援助。
正如曼谷國際和安全研究所主任蓬蘇迪拉克所言,“一些中國人認為,中國曾是該地區的宗主國。這裡是他們的後院,他們覺得,昔日的格局正在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