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 |
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6日載文《民生問題使中國仍將韜光養晦》,文章說,中國外交保持一貫的韜光養晦方針,無疑為國際社會所樂見,其背後的動機,或許也可以從溫家寶在發布會上的談話得到啟示;中國政府需要一個相對平和的外部環境,以便集中精力化解內部累積的社會經濟矛盾,放棄韜光養晦的外交指導方針,目前並非最佳的時機。摘要如下:
在今年中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上,溫家寶針對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的表現,特地澄清了西方媒體“中國傲慢說”的指控。他解釋說,中國之所以只派出一名副部長,參加由美國總統奧巴馬牽頭的歐美領導人磋商會,並非刻意怠慢,而是他事前並沒有接到任何開會的通知。他強調,雖然中國代表團同樣沒有接到通知,他還是決定派出外交部副部長與會,並同時向大會秘書處及美國代表團咨詢。溫家寶進一步指出,至今仍然沒有人向中國解釋為何不通知中國與會的謎團。按照中方對事件的說法,“中國傲慢說”完全是個冤枉,更別說可能還另有隱情。
溫家寶這番不尋常的解釋,不無“哀兵”的姿態,一方面化解“傲慢說”背後隱喻的中國威脅論色彩,另一方面突出中國的受害者形象,反襯事件背後若有若無的“陰謀”。同時,由總理在“兩會”的正式場合公開回應,顯示中國非常在意事件對其國際形象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如果配合北京近日的一些外交舉措,以及溫家寶在發布會上的其他發言,或許也暗示了中國外交策略非但沒有轉變為主動進取,反而因為內部因素的考慮而將維持現狀。
此前,延續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的“傲慢”氛圍,北京針對美國對台軍售、奧巴馬接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等“中國核心利益”問題做出的激烈反應,包括首次制裁涉及對台軍售的美國企業,解放軍將領放狠話的強硬態度,以及被視為反擊華盛頓就人民幣匯率的施壓,在國際市場傳出北京開始減持美國國債的消息,均讓人形成中國外交基調變得咄咄逼人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