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解放軍二炮部隊列裝的東風-31A核導彈。 |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香港《文匯報》刊載署名文章說,在全球核峰會舉行前,美國調整核政策,並與俄羅斯簽訂新的削減核武器協議,人類向“無核武世界”邁出一小步。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重申中國一貫的核政策。中國最早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占據了道德高地。美國即使調整了核政策,也還是不作這個承諾。因此,北京是不會頭腦發熱,自廢核武功,而是維持最低限度的核力量。
在全球核峰會舉行前,美國調整了核政策,並與俄羅斯簽訂了新的削減核武器協議,人類向“無核武世界”邁出一小步。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了中國一以貫之的核政策:中國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將繼續把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筆者認為,姜瑜的三句話,是一個整體。日前,本欄就指出過,對於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來說,中國最早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占據了道德高地。美國即使調整了核政策,也還是不作這個承諾。因此,北京是不會頭腦發熱,自廢核武功,而是維持最低限度的核力量。
在當今世界的核大國中,美國和俄羅斯還是堅持“先發制人”的核武政策。他們的理論是,核武是威懾武器,承諾不首先使用,便失去威懾作用。
美俄的核威懾理論,是充分張揚核武器的“威懾”作用。中國發展核武器,是在極其不利的國際氣候和國內環境下進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中國實行包圍封鎖的大戰略,北京原來的盟友蘇聯本協助中國發展核武,但後來雙方交惡,蘇方單方面撕毀協議,撤走專家,中國只能自力更生。就是這樣,中國依樣只用不到十年的時間成功爆破首枚原子彈。當時,中國政府第一時間表態,“不首先使用核武”。
筆者理解,由於面對核大國的壓力,同時也面對世界反核人士和其它和平人士的誤解和壓力,做出“不首先使用”的承諾,一方面是減輕核大國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要消除世界人民的誤解,爭取理解,是要得到世界人民之心,換取發展適量核武的環境。事實證明,這一方針是正確的。因而,一代一代的中國政府堅守這個承諾。自然,這也使中國的核武威懾力量受到束縛,自我增加了核威脅力量的難度。
可以判斷,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核政策,會從“核對抗”改為“遏制與合作”相結合。合作,可以歡迎;要遏制,那必然是反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