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中國的工程師們已逐漸掌握了仿制AL-31發動機所需的大部分技術。中國人以AL-31為藍本仿制的發動機被稱為WS-10A,而其仿制的RD-93則被稱為WS-13。雖然中國很早以前便已開始仿制國外的發動機技術,但一度進展的卻並不順利。但最近10年來,中國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開發國產新型發動機。雖然中國在仿制俄制發動機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但中國在這方面卻擁有一系列優勢:其一,中國人清楚俄羅斯工程師們的失誤並有機會避免重蹈覆轍;其二,中國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西方技術,當然,其中也包括通過非法手段獲取;最後,與前蘇聯不同的是,中國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自己的發動機生產能力。市場經濟的效率要遠遠高於前蘇聯奉行的計劃經濟。
中國海軍目前已裝備了一個團的蘇-30(共24架),這使得中方能夠方便地對其進行仿制。或許,新服役的殲-11將被用來輔助蘇-30守衛海軍基地。此外,有照片顯示,目前有部分殲-10也使用了海軍航空兵專用的塗裝。中國曾開發過雙發版的米格-21——殲-8和俄制圖-16的仿制型號——轟-6。而新研製的殲-11能夠裝備反艦導彈,今後有可能會逐步替代殲-8。
殲-8是中國依靠自己技術進行的第一次嘗試,於1969年進行首發,但在1980年才正式服役。不過,中國人很快便明白,殲-8並不是一款成功的戰鬥機,因此其產量到目前還不足400架。該機只能攜帶約3噸的彈藥且機動性也不佳。之後,中國還曾將該機改裝成偵察機和電子戰機。2001年,曾有一架殲-8與美國的EP-3相撞並墜毀。EP-3最終在中國境內迫降,並導致中美關係一度趨於緊張。
從本質上講,殲-11是中國人在殲-8計劃後的又一次努力,但卻用於了大量的現代化技術。此外,中國還積累起了三十年的戰鬥機製造經驗。當然,俄羅斯對中國的質疑是不合理的。中國人在該領域已擁有相當的經驗。看起來,殲-11已成為中國製造的最好的一種戰鬥機。隨著中國製造發動機的能力不斷增強,其已進入到能夠生產現代化戰機的國家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