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4月,接受檢閱的戰略核潛艇。(來源:解放軍畫報) |
目前,我國潛艇的數量與總噸位比初建時期增長了幾十倍: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靜音性能取得突破;海戰場上的自持力、生存能力、突防能力以及攻擊能力大幅躍升;戰術核潛艇、戰略核潛艇實現智能化、信息化。
當初,我國海軍潛艇部隊只有4艘原蘇聯援助的老式潛艇,總噸位不過2000多噸。這支潛艇部隊經過準備階段、初建階段、發展階段,現已進入全面向現代代邁進的階段;潛艇裝備也由購買、仿制階段進入自制階段。自當年一座僅能保障4艘小型潛艇的潛艇基地,經過改造、擴建,現在能保障更多潛艇的各種需要。像這樣的潛艇基地,已在黃海、東海、南海等地相繼建成,形成了強有力的海軍潛艇基地保障體系。
流動的 “水下發射井”
記者曾多次乘坐我海軍常規潛艇和導彈核潛艇,採訪水下發射魚雷以及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
我海軍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始於80年代初期。記者親歷了潛艇發射運載火箭的情景:1982年10月12日,中國潛艇在黃海海域向以北緯28°13′、東經123°53′為中心、半徑35海里的圓形海區成功地發射了運載火箭。我海軍潛艇首次發射運載火箭取得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美國《海軍學會會報》寫道:“當中國宣布她從潛艇上發射彈道導彈試驗成功時,事情已經變得很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一支以海洋為基地具有威懾力量的核大國。”合眾社10月16日電:“觀察家們說,中國潛艇彈道火箭研製成功,意味著中國海軍已擁有發動海上進攻的能力,不再僅僅局限於海岸防禦了。”
1988年9月28日,我國官方新聞媒體又一次宣布:中國海軍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新華社和首都各大報刊還登載了導彈核潛艇在海上航行和核潛艇水下發射的運載火箭出水的大幅照片。
記者登上核潛艇,只見粗圓高大的火箭發射筒,一排排整齊地竪立在導彈艙內;數不清的管路、電纜,蛛網似地纏繞、盤結在“水下龍宮”;各種現代化的電子儀表、設備計算機,井然有序地布滿艙室;閃爍著紅綠色彩的指示燈,如繁星點點,琳琅滿目。
艇長介紹說,核潛艇是我國工業和科學先進水平的縮影。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核潛艇最大的特點是隱蔽性好、續航力大、生存力強,有較大的突擊威力。一些先進的國家無不把眼光投向海洋,競相把最先進的科技成果用於發展核潛艇這個流動的“水下發射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