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間作業。 |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初夏,豫魯大地,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多兵種聯合作戰演練拉開帷幕。
解放軍報報道,戰鷹振翅升空,奔襲千里之外的“敵”導彈陣地;戰艦拔錨,突破電磁阻擊,直抵目標海域;裝甲集群出征,鐵流滾滾,進抵射擊地域……
戰地千里,瞬息萬變,何處能俯仰時空,把握戰場全景?記者走進演練場上解放軍新一代野戰測繪保障方艙。
艙內,鍵盤敲擊聲密如急雨。濟南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主任李志剛告訴記者,這台我軍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野戰測繪保障方艙,集野戰數字化測繪保障系統、機助和手工軍事標圖、地形仿真、軍事地理和綜合兵要信息保障、電子沙盤、導航定位和數據傳輸於一身。依托它,能夠滿足信息化條件下的全天候、全方位、多用途軍事測繪伴隨保障需要,縱覽戰場全局,為聯合作戰指揮員定下戰鬥決心提供可靠的技術保證。
兵法有雲:“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在過去,測繪保障的功夫都是下在戰前,打仗前就要將地圖提供給指揮員。如今,測繪兵需伴隨保障,效能如何?
對於這一變化,李志剛頗為感慨:傳統的測繪保障耗時費力,如今有了新方艙,大部分工作足不出艙就能迅速完成,不僅能夠提供地形圖和坐標,還能實現定位報告、三維顯示、實時更新等功能,充分滿足了軍事測繪保障工作實時性、精確性、動態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