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環球時報刊登日本JJ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的文章指出,民主黨參院選敗後,日本又出現扭曲國會的局面,即眾院由執政黨掌握,但參院落入在野黨手中。前兩年,前首相安倍、福田等都由於這種局面下台。其實,在日本,國會的扭曲只是現象,更深刻的扭曲在國家大政方針上。換言之,扭曲是日本社會轉型中的兩難結構特征。
文章說,在政治層面上,日本與美國就是一對扭曲關係。日本戰後主要靠日美安保及美國扶植與各種改革,走出了一條新路,實現了重大發展。但同時,日本政治上的非自主性等諸多弊端也是來自於對美國的依附。冷戰後20年來,日本無論自民黨還是民主黨,都背負著邁向政治大國的轉型重任。但在具體路徑選擇上,是親美、搭美國車,走向政治大國?還是脫美、建設東亞共同體,實現自我定位?小泉時代要親美又要否定二戰結論實現政治獨立,得罪了亞洲國家,使得小泉進退兩難,甚至造成了日本社會中更多的扭曲。安倍等面臨的一些困難其實是替小泉還債。日本人對美感情也是一個扭曲:愛恨情仇,交織複雜。
在社會經濟層面上,中日又是一對扭曲關係。今天的日本經濟急需與中國加強深廣的戰略合作,但是日本目前尚未形成一個協調的對華整體戰略。前兩年“政冷經熱”是一種扭曲,今天的“政治暖、經濟熱,但媒體冷”也是一種扭曲,導致民意無所適從。日本在對華心態上扭曲因素很多:既需要中國,又要保持距離。希望中國發展,以便“近水樓台先得月”;但又怕中國真正強大起來超越自己。
在朝鮮半島、台海關係、東亞共同體、聯合國“入常”等政治外交領域,也有許多扭曲的矛盾。種種扭曲都是源於日本的國家利益定位及戰略設計上的矛盾。這種兩難制約既具有政治上的深刻性,又具有社會上的廣泛性,可以說,扭曲已成為今天日本最重要的社會特征之一。
文章指出,今天日本面對著一個扭曲的社會結構,為了真正實現轉型,徹底理順日美關係、日中關係等,可能要付出代價。新舊利益碰撞、協調不暢等也會造成一些扭曲現象,政治家有時會受傷落馬。但若真能推動日本的進步與創新,付出代價也是值得的。如中國歷史上的秦、隋兩代,雖扭曲而短命,但為後面的漢唐盛世打下了牢固的政治基礎。將扭曲留給自己,把順暢留給後任,這不是一般政治家能擁有的境界。日本今天處於大轉型之中,需要有這樣創新性格的政治家脫穎而出。日本正面對這樣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