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展覽內容對於戰爭的經過並不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但記者卻注意到其中僅有的兩個例外,一是對於美國的尊敬和感謝,二是針對 “天安”號事件對朝鮮提出的抗議。
展出的照片中,只有關於 “天安”號事件的照片不是對朝鮮戰爭的歷史寫照,該展板內容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最為強烈,直指朝鮮是殺害46名“天安”號船員的凶手,並稱這是一種“純粹的野蠻行為”。
此外,展覽中對於美國等盟國的幫助一再提及,言語中透露出明顯的尊敬和感激。一位看完展板的首爾市民對此頗有微詞,覺得這樣的馬屁拍得有些丟人。
在首爾市區,隨處可見各種抗議、示威的團體或個人布設展板或手持標語進行活動,這其中不乏一些反戰以及對此次軍演提出抗議的內容。記者接觸的韓國民眾介紹,現在所看到的這些,與“天安”號事件發生後那段時間的規模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民眾對於此次美韓軍演的關注程度,也根本不及“天安”號事件。
“天安”號事件發生後,韓國的國民情緒完全被點燃起來,街上到處都是針對這一事件的各種示威、抗議活動,韓國媒體也是連續數日緊盯事件進展進行轟炸式報道,但在韓國民眾自發進行的種種活動當中,大多都是對遇難船員表示哀悼,很少有直接對朝鮮提出指責的。
韓國民眾對於朝鮮的情感也十分微妙複雜。2006年記者在中朝邊境採訪時,就曾見到不少來自韓國的遊客,他們在中朝邊境遠望朝鮮。當時一位韓國遊客用望遠鏡看了半天後,對記者說他感到非常心痛。
此次記者在韓國採訪時也發現,無論朝鮮半島的局勢如何發展,大部分韓國民眾都會繼續認同朝鮮國民的同胞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