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港內停泊的中國新型掃雷艦編隊。
|
董忠臣,這位與水下爆炸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高工,更願意用事實作答。他帶領4名科技幹部,向我國水爆試驗高技術領域發起了衝鋒。500多個日夜,傾注的是一個老科研工作者一輩子的心血……戰雷起爆控制系統終於研製成功。
與此同時,該所還先後研製成功了某型水雷實爆威力測量系統、水下爆炸電測系統以及水下爆炸試驗仿真與評估系統等6大系統,全部填補該領域的國內空白。
多年來,該所被稱為我國水中兵器研製發展的加速器、水中兵器作戰性能的試金石和水中兵器創新成果的孵化器。海軍某試驗區政委常亥夆自豪地說:“這個研究所是海軍水中兵器共同的‘娘家’,海軍第一代水中兵器主戰裝備,以及第二、三代大部分主戰裝備都是在這裡初試鋒芒後才裝備部隊,是他們讓‘十八般水中兵器’列陣祖國的萬里海疆。”
甘當“黑臉判官”
2005年11月,在某型獵雷艦系統試驗中,獵雷艦成功滅掉被鎖定的水雷。返航後,工程師許海昀連夜對試驗數據進行收集處理。當處理結果擺在面前時,他不由驚出一身冷汗——獵雷艦的懸停控位精度與戰技指標要求相差20米。
然而,試驗數據一經公布,立即引發爭議。工業部門認為獵雷艦本身沒有問題,而是靶場測量系統精度出了問題。
試驗分析會上,雙方唇槍舌劍,展開激烈爭論。
“如果是測量系統有問題,我們當然會很‘掉價’,但面子事小,家國事大。如果艦載導航設備精度不可靠,明天損失的可能就是獵雷艦,丟掉的可能就是官兵的生命……”面對對方的強硬態度,試驗技術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季新據理力爭。最終,雙方一致決定:重新試驗。
幾個航次的試驗,問題終於“浮出水面”:艦載導航設備不能正常接收岸基信標台的差分信號!
“今天試驗場上的烽火硝煙,與未來海戰勝負相關、與官兵生命生死相連,我們如果試驗中把關不嚴,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該所政委王先舉的這番話,道出了全體試驗官兵的心聲。
隨著新型水中兵器快速發展,該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對海軍戰鬥力生成負責、對未來戰爭勝利負責、對參戰將士生命負責”,是他們的莊嚴承諾。為此,他們敢於唱“黑臉”,也經常與工業部門攜手共克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