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剛:從歷史上看,美國總得找個主要對手來對著幹。但如果說美國從伊拉克騰出手來就會把中國當成頭號對手,跟中國對著於,恐怕就是誤判了。因為畢竟美國的反恐戰還沒有結束,美國還處於戰爭期,它的主要敵人是恐怖分子。阿富汗戰爭還沒打完,因此它還需要中國在這方面的支持。此外,即便撤軍後,美國改造大中東的使命感也依然如故。但撤軍對中美關係會有影響。奧巴馬強調美國下一步的重點是抓經濟,那就要擴大出口、增加就業,中美經貿方面的摩擦肯定會因此而有所增加。
美糾錯能力值得學習,但殘局收拾遠未結束
吳心伯:奧巴馬按照既有思路進行收拾殘局的做法,比如加強金融監管應對金融危機,從伊拉克撤軍,增強阿富汗軍事力量等,基本上按照競選承諾做到位了。但是美國的經濟復甦依舊不強勁。失業率居高不下,因為經濟規律有其周期性,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奧巴馬收拾殘局的工作是做了。但收效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韓旭東:其實美國體制自上世紀40年代的羅斯福新政以來就表現出了較強的糾錯能力,這種糾錯能力,能夠做到預見問題,或者在出現問題時,很快能“自我治愈”。這也是美國為什麼在上世紀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歷次挫折後,會馬上改弦更張的原因。現在結束伊拉克戰爭也是這樣的道理。
丁剛:談糾錯,要避免一個誤區。不能因為美國撤軍,就認為美國的伊拉克戰略徹底失敗。早在伊戰開始前,就有美國學者說,要改變中東,在伊拉克建立起“民主體制”,至少要有五十年的努力。目前來看,美國對伊拉克未來的設計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只是有所調整。如果根本的方針戰略都失敗了,那還談什麼糾錯呢?美國並沒有放棄目標,只是對路徑做了調整。
達巍:美國的糾錯能力至少有兩點值得學習。一方面,美國有三權分立、兩黨競爭的跛治制度以及思想界討論相對少禁區,在機制上保證了美國的糾錯能力:另一方面,美國國內各種政治辯論雖然激烈,但美國社會在很多問題上還是能形成共識。不過,美國超強的實力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糾錯能力,過度透支權力資源給美國本身帶來了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