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被視為攸關國家經濟安全以至國家自豪感──中國希望擁有自己的國際品牌,以反映其商業上的成功和一等強國的地位。 |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 蘇楠編譯報道)美國《財富》雜誌發表評論文章說,中國領導人正卯足全力,希望發展成一個品牌的超級大國。文章預測,到2100年,世界各地的消費意識將從現在的可樂、谷歌和豐田,改變為林林總總的中資或由中國所創建的品牌。
文章編譯如下:
中美貿易關係緊張近日成為了頭條新聞,但是這兩個國家實際上認同一件事:中美兩國領導人希望中國購買得更多。然而,他們對於消費者應該買什麼沒有達到共識。這分歧在許多方面表現出來,包括目前的人民幣匯率爭端。
美國領導人傳統觀點認為中國正在“操縱”匯率。只要中國允許貨幣升值,從而增加其購買力,中國消費者將有更多的錢用於進口上。美國人被告知,只要中國領導人同意,該國消費者可以盡自己的力量,拯救全球仍然疲弱的經濟。
這種觀點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上。它假設中國──現在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只希望一直維持製造業大國的地位,進口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如美國迪斯尼電影和美國管理的投資基金。
然而,事實上中國的目光要遠大得多。中國正在奉行與美國和西歐後工業經濟時期的策略──促進中國品牌所有權與經營權以提升價值鏈,同時發展以服務業而非製造業為主導的經濟。中國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品牌的超級大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北京正推動具國內和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加快發展。
北京將竭盡全力,確保中國品牌的來臨。與美國相比,品牌在中國更具經濟民族主義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