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設計已獲國際認可
如果說殲-11B戰鬥機仍有蘇制(俄制)裝備的影子,那麼殲-10則是“中國設計”的最直接體現。
殲-10戰機屬多用途、單引擎、單座、戰術戰鬥機,造型及材質新穎,空中隱蔽性強。香港《中國評論》此前的報道指出,殲-10戰鬥機採用了獨特的前置可控鴨翼加大三角翼的鴨式氣動布局結構,飛機的機身線條流暢,採用了機身融合翼技術。另據美國《航空周刊》近日披露,中國已將殲-10B型戰機的進氣口改為橢圓形,並正在完善為其配套的WS-10A型發動機;同時,殲-10戰機子系統的作戰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中國正在研發新一代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可替換飛機當前的機械掃描陣雷達。報道引述一名中國設計師的話說:“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對任何戰機來說都是一種重要的進步,可大幅提高可靠度和雷達性能。”
除了殲-10 ,具有良好出口前景的“梟龍”輕型戰鬥機、L-15“獵鷹”高級教練機和K-8教練機同樣體現著“中國製造”和“中國設計”的國際吸引力。據《斯里蘭卡衛報》12月7日報道,11月27日至30日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出訪斯里蘭卡期間,雙方探討了雙邊軍事合作問題,巴基斯坦外交部長庫雷希對隨行記者透露,斯方對中巴聯合研製的“哈立德”主戰坦克和JF-17 “雷電”(梟龍)戰鬥機都很感興趣。由此可見,中國設計、製造的戰鬥機已積累了良好的聲譽,國際競爭力與日俱增。
中國航空工業更加自信
《世界新聞報》報道,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航空工業取得的成績也日益突出。當年,在前蘇聯的技術援助下,中國造出了殲-6,實現了先進戰鬥機領域“零的突破”。隨後的殲-7戰鬥機雖然是對米格-21的模仿,但完全是中國航空業自力更生的結晶。從殲-8戰鬥機開始,中國進行了更多新的嘗試,殲-10、“飛豹”、“梟龍”等型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在先進戰鬥機研發領域完成了“華麗轉身”,實現了自主設計和自主製造的重大突破。
當前,與美歐和俄羅斯研發的第四代、第五代戰鬥機相比,中國戰鬥機仍屬後起之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在戰鬥機整體設計、機載設備以及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製造”的飛躍式進步卻是有目共睹的。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航空工業未來必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追趕國際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