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打造海空天立體反潛網。美國海軍正在將衛星獵潛技術應用到追蹤中國潛艇上來。美國目前正在大力發展“非聲學探測獵潛”項目,主要著眼於用激光、紅外以及衛星技術獵潛。衛星獵潛的主要原理是潛艇在巡航時會造成水流波動,形成尾流,這種尾流擴展到海面上,會形成較大面積的特性波紋。部署在衛星上的合成孔徑雷達能夠探測到這種特性波紋。此外,潛艇活動也可能造成海洋溫度的微妙變化,被紅外探測衛星捕捉到。按照美軍的規劃,反潛網絡應該將偵察衛星和潛艇、水面艦艇、無人水下艇、海上監視飛機和無人機的探潛裝備連接起來,融合為一個龐大的“水下動態庫”,供反潛部隊使用。未來美軍的太空反潛衛星與海底聲呐基陣、海面反潛艦艇、空中反潛飛機一起,將構成立體反潛網絡。隨著這種“從太空偵察海底”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海洋正變得透明。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就已發現衛星獵潛的潛力。1984年,美海軍海洋學者保羅.斯庫利.鮑爾搭乘“挑戰者”號航天飛機上天,成功探測到其他國家潛艇的波紋。今年5月14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將進行最後一次太空飛行,乘員包括美海軍潛艇部隊上尉史蒂芬.鮑恩,美軍有可能借此次機會進一步測試衛星獵潛技術。除美國之外,其他國家如俄羅斯、日本也在推動發展衛星獵潛技術。今年4月,俄羅斯太空系統公司發言人博爾德列夫透露,該公司的研究中心已經研製出一種新型衛星,能夠探測到在深海航行的潛艇。日本方面也對衛星獵潛技術十分有興趣,同美國宇航局合作進行的一個項目也正試圖將偵察衛星與海上探測浮標聯網,具有明顯的反潛意圖。
美軍下一代驅逐艦強調隱身,發動機覆蓋橡皮外衣。美軍下一代驅逐艦——“朱姆沃爾特”級(DDG-1000)絕對稱得上未來海戰明星。今年8月間,美國軍事記者丹尼爾.特迪曼在參觀了“北卡羅來納”號核潛艇後,又對正在羅德島港市樸茨茅斯建造的DDG-1000進行了實地探訪。目前正在通用動力公司旗下、位於緬因州的巴斯鋼鐵造船廠緊張進行,首艘該型戰艦預定於2015年服役。“朱姆沃爾特”級長182.9米,寬24.6米,高8.4米,排水量達14564噸,比美軍現有的任何驅逐艦都大得多,但因為採用了綜合電力系統(IPS)等全新設計,極大地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在不補充燃料情況下的續航時間反而更長。“朱姆沃爾特”級的設計非常強調隱身能力,如各種通信設備都嵌入甲板,艦身設計成向內傾斜的平面,發動機覆蓋有厚達1英寸的橡皮“外衣”,隱蔽性是一般戰艦無法比擬的。該艦自動化程度高,乘員更少,能更靈活地執行複雜作戰任務,“讓美軍的導彈離敵人更近”。承包商之一、雷聲公司綜合戰鬥系統部主任湯姆.納尼伯蒂介紹說,該艦專門用來“控制瀕海環境”,可以如幽靈般靠近敵方海岸,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或者充當陸戰隊的海上堡壘。
美軍用海藻煉油驅動炮艇,2012年建綠色打擊力量。10月27日,位於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使用一艘14.9米長的炮艇,往其油罐中注入由海藻提煉而成的燃料與柴油各占一半的混合燃料。美國還海軍計劃在2012年成立首支“綠色打擊力量”。它由10艘戰艦、潛艇和若干架飛機組成,全部使用生物燃料及核能。這次“海藻油”試驗便是這一建設過程的“里程碑”。此外,美國海軍“喬治.布什”號航母於6月23日進行了首次導彈發射。美國海軍“喬治.布什”號航母首次發射了2枚改進型“海麻雀”導彈和2枚“拉姆”滾動彈體導彈(RAM),結束了該艦第一次“艦船戰鬥系統資格測試”(CSSQT)。CSSQT是航母必須進行的一系列資格認證的一部分,為其即將到來的首次部署做準備。CSSQT是對戰鬥系統、運行操作和武器系統聯合測試,以檢驗航母的自防禦系統。改進型“海麻雀”導彈是一種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需要發射者進行目標定位,而RAM採用被動雷達制導,導彈使用內置傳感器來導向目標追蹤。被發射的導彈均為遙測導彈,將實彈的彈頭替換為數據搜集裝置,以此評估導彈的準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