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分析稱,在原先商討的對“武器出口三原則”進行重新界定,大幅放寬武器出口這一方面,由於社民黨方面的反對,而民主黨又期待在明年預算案的國會通過問題上與該黨合作,因此這一問題在新“大綱”中暫時擱置。但“大綱”仍然指出,國際聯合開發武器已成為發達國家的“主流”,為順應這一國際趨勢,日本政府應就此展開商議。這預示著武器出口禁令還將在未來逐步放鬆。此外,“大綱”中還提到,將在首相官邸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智囊機構,重新討論參加聯合國維和活動5項原則等,這些都是日本為擴張軍力而做出的必要鋪墊。
有關專家表示,由於經濟復甦的乏力,日本現在被一種焦躁無望的情緒所籠罩,國力衰落這一殘酷的現實令日本對未來感到茫然,於是有些人試圖從歷史中尋找“當年的榮耀”,軍國主義幻化為一種“麻醉劑”,促使日本在國防上尋求“大國身份”。但是這種“以武立國”的政策理念,最終損害的還是日本自身的利益。
周永生認為,冷戰期間,日本利用美蘇爭霸為掩護,大力發展戰役性軍事力量,為日本奠定了軍事大國的基礎。如今,日本又想搞冷戰那套東西,借助美國這個強大的保護傘,加速軍力擴張的“質變”步伐,這種以損害日本與周邊國家的安全互信為代價、不計後果的蠻幹作風,只會讓日本在國際社會越來越“邊緣化”。
日本國內輿論也對帶有“炫武”色彩的新安全觀提出了批評。共同社評論稱,日本與其派自衛隊牽制中國從而導致緊張,不如在提高海上保安廳的警戒能力的同時,制定避免日中間出現偶發性海上衝突的“海上危機管理機制”。難道通過重視外交來降低周邊國家的威脅等級,就不能保衛日本的和平與安全嗎?
還有日本媒體指出,新“防衛大綱”刻意強調深化日美同盟,希望利用美國的軍事存在抑制中國,但美中之間的經濟聯繫遠比日美要強。因此,日本的安全不能倚重“軍力”,而是要倚靠“技術力”,比如在環境和知識產權等領域深化同中國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