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環球時報文章:近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發布報告稱,中國公共外交能力已經超過美國,例如中國在美國有70多所孔子學院,而美國在中國僅有5個開放圖書館,由此警告美國政府必須加大財政投入與中國爭奪全球影響力。無獨有偶,“美國之音”即將停止對華漢語廣播、轉戰互聯網領域的決定,同樣遭到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反對,擔心此舉會削弱“美國塑造中國的能力”。
據筆者意見,美國人是“得了便宜賣乖”,因為美國的孔子學院無一不是由美方主動申辦、中美共同投資管理,說它們屬於中國並非事實。目前,美國開展漢語教學的大中小學加在一起不到5000所,學生人數不到20萬。相反,中國50多萬所大中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是一項國家政策,3億多中國人自己掏錢學英語。就此而言,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擔心也是虛張聲勢,因為互聯網無處不在的英語信息也在強化“美國塑造中國的能力”。
不過,在好萊塢大片、肯德基快餐、各種基金項目遍及全球時,美國政治階層尚能如此警惕美國國際影響力受到削弱,其憂患意識值得學習,提醒中國必須高度重視公共外交能力建設。其中,漢語推廣至關重要,因為沒有漢語的國際化,就沒有中華文化和價值觀特別是中國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的廣泛傳播與深度認同,就沒有中國的真正崛起。
國內有些民眾認為,既掏錢學英語,又掏錢教漢語,中國豈非“冤大頭”?實則不然,因為前者有助於提高中國的學習能力和開放水平,後者有助於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都有助於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與強勢的英語相比較,漢語還欠缺吸引各國民眾潛心學習的能力,又不能強行推而廣之,較難為外國人學習、掌握和使用,所以國家和社會還應探索更多的辦法和途徑,激發外國人學漢語的興趣和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