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光輝”輕型戰鬥機。 |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解放軍報報道,新年之初,印度國產“光輝”(LCA)輕型戰鬥機拿到了印度“空軍行動證書”,開始批量生產並裝備印空軍,目前計劃裝備200架,用於替代老舊的米格-21戰鬥機。“光輝”的研製歷經多年“跋涉”終成正果,這對印度特別是印度的航空工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研製的戰鬥機,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自主研發戰鬥機能力的國家。為詳細了解印度空軍最新裝備的“光輝”戰機,特請空軍指揮學院後裝系副主任王國新大校為讀者解讀。
將近30年鑄一“劍”,“光輝”戰機出世為何如此艱難
2011年1月,印度“光輝”輕型戰鬥機終於“拿證”量產。回首研發之路,從印度制定長期換裝計劃決定自己研製新戰機至今,已近30年。
一架戰鬥機研製了這麼長時間,在航空史上罕見,卻也說明自主創新之路確實坎坷,戰鬥機的翅膀並不容易托起。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印度就提出要研發LCA輕型戰鬥機,以此推動印度航空工業的發展。為此,必須完成3項對於印度來說極為困難的任務:研製飛機電傳操縱系統、多功能雷達和渦噴發動機。所以,起初國外夥伴參與很少。
按照最初的設想,LCA的研發目標是一種輕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它應具備高機動性,裝備現代化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可以滿足21世紀前 20年的作戰需要。除了擔負防空戰鬥機的角色外,還要有對地攻擊能力,完成支援地面部隊的任務。驗證機計劃1990-1991年首飛,2000年前,為 10個中隊(230架)米格-21戰鬥機換裝。
實際上,印度1980年就對外公布了LCA計劃,但直到10年後,在法國達索航空公司的幫助下才勉強完成整體設計。其間,美國多家企業的成品與技術也予以支援,1995年才造出第一架技術驗證機。由於飛機電傳操縱系統研製一再拖期,原本定於1996年首次試飛的驗證機,4年後才完成地面滑行,到了2001年1月4日才離地升空。
2003年,在印度航展上“光輝”首次亮相,這架過去對外嚴格保密的戰鬥機既進行了飛行表演,也做了靜態展示,飛機周圍陳列著包括制導炸彈、導彈和火箭在內的其全部機載武器,顯示其不僅具有空戰能力,還具備對地攻擊能力。
到2009年1月,“光輝”戰鬥機完成1000次試飛。此後,飛機交付印度空軍進行試用。2011年1月,“光輝”戰鬥機獲准正式服役,算是為近30年的研製畫上了一個句號。
為何LCA的研發之路如此漫長?首先是由於印度工業、特別是航空工業基礎薄弱,要想在短期內完成設計、研發任務很難。此外,印度官方給LCA定的指標過高,期望值過大。多年來,印度有關部門迫於各種壓力,不斷升級LCA的各種技戰術指標,各方面都瞄准國際一流技術和水平,所以使得飛機原型機出廠一再延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