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非印度不顧“美印友好”關系出現倒退,否則“這一刀”是挨定了。
|
但隨著美國對外軍售占據世界軍火市場大頭,美國軍工企業擁有了巨大的資金技術優勢後,這種貿易衝銷就開始變味了。尤其是對於一些不具備完備工業基礎但又資金雄厚的發展中國家,美國對外軍售的“補償”對象已經轉變成美國軍工企業。就拿美對印C-17的出口來說,美軍自己的單架採購價是1.9億美元,印度官方曾聲稱要和美國空軍一樣的採購價,這在當今的美國對外軍售背景中,無異於痴人說夢。話說回來,5.8億美元的單價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2010年4月,美國國防部相關部門向國會報告時,採用的就是這個價格,可見美國人從頭至尾就惦記著狠狠敲印度一筆。有人會問,奧巴馬的協議難道不算數?這裡面就要引出美國對外軍售中另一個巨大的黑幕:美國政府與軍售貿易中的“補償貿易”沒有任何關係,也不負任何責任!
現在美國對外軍售的“報價與接受書(LOA)”中,未必含有補償貿易的成本,奧巴馬對印度開出的4.1億美元的價格,更像是一個空頭的支票。現在美國波音的意圖很明顯,要恢復到5.8億的價格水平上來。
印度聲稱要美軍的採購價,他的計劃是把自己扮成幫助美國實現亞洲戰略的馬前卒,進而能獲得“冷戰夥伴”的待遇;美國則更清楚的認識到趁著印度還有錢盡量的割肉。同時,美國政府還在對外軍售過程中嚴格規定,美方人員絕對不允許向購買國透露任何技術指標和美方定價標準的相關信息。
當然,這是一個不平等的貿易。印度能質疑美國的價格嗎?在軍售中印度有這樣的權利,但印度沒有還價的資本,因為其本國航空工業很落後,在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產業鏈上更是幾乎一片空白。印度既不能清晰了解大型運輸機的製造成本,也不能通過轉包生產來降低價格。
話又說回來,如果美印還沒有簽署LOA,印度是不是就能全身而退?現在來看可能性不大,因為印度對美國在航天、核能等方面的高技術出口十分依賴。如果印度在C-17這個數十億美元的大單上毀約,那麼勢必面臨美國在其他高技術出口上的壓力和阻擾。看來,除非印度不顧“美印友好”關係出現倒退,否則“這一刀”是挨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