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良格”號的改裝已接近尾聲,其塗裝換成了中國海軍艦艇標准的淡灰藍色。 |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國際在線消息:如果說風帆船映襯出“大航海時代”的大國興衰,無畏艦的實力界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上霸權,那麼航空母艦自誕生之日起就被看作是工業化和現代化強國的標誌性裝備。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具備設計並製造大中型航母的能力,然而這一長期由西方主導的“航母俱樂部”可能即將迎來一位來自東方的新成員。
近日,國內的幾家官方網站登載了正在大連造船廠改建的“瓦良格”號航母的照片。上面顯示,“瓦良格”號的改裝已接近尾聲,其塗裝換成了中國海軍艦艇標準的淡灰藍色。西方媒體據此猜測,中國首艘航母即將投入使用,並強調航母服役將成為“中國軍隊全面推進軍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轉折點”。有軍事問題專家對《世界新聞報》記者指出,即使中國部署“瓦良格”號,也不意味著中國具備了威脅他國的戰力,“瓦良格”號僅僅是中國向西方航母強國學習而交納的“第一筆學費”。
舶來航母內藏玄機
“瓦良格”號與中國結緣的過程頗為曲折。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之後,前蘇聯領導人和海軍將領逐漸就航母的重要作用達成共識。隨後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真正意義上的中型航母——“1143.5項目艦”,具體由位於烏克蘭境內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負責建造。直到蘇聯解體,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只完成了首艦“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建造工作,該艦隨後歸於俄羅斯海軍麾下。而二號艦“瓦良格”號只完成了約68%的建造工程,未能安裝武器和指揮控制系統,只能算是一艘空殼航母。
烏克蘭本國海軍不需要航母,當時的俄羅斯海軍又無力支付續建費用,“瓦良格”號只能孤獨地等在船台任憑風吹雨淋。與在西方的陰謀下慘遭拆解的同門師兄不同,“瓦良格”號最終因與中國結緣獲得了新生。烏克蘭政府於1999年與澳門一家公司達成協議,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該航母轉讓。幾經波折後,這艘航母最終於2002年抵達中國港口城市大連。
“瓦良格”號落戶大連後,西方軍界和情報界對它的猜測和解讀就沒有中斷過。不過,該航母的船體、飛行甲板和艦島等主體結構早已完工,即使內部進行改造,外部也無從察覺。於是,西方國家只有在外圍打探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