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互聯網上獲取軍事情報信息量大、機密等級高、時效性快、成本低等原因,依托互聯網開展的情報偵察活動已經無孔不入,而且防不勝防。當你瀏覽網頁或與朋友網上聊天時,可能不知不覺就被“對方”牢牢“鎖定”,成了“網諜”的獵取目標。
今年5月,世界頭號軍火供應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其他數家美國軍工企業遭黑客襲擊,而這些企業均採取了先進的信息安全防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措施。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遭到不明身份人員通過複制內部使用認證令牌,侵入其網絡,該公司網絡內存儲有大量涉及未來武器研發的敏感信息,以及美國如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使用的軍事技術信息等秘密情報。
又據報道,2010年,超過10萬名美國海軍官兵和海軍陸戰隊飛行員與機組人員的社會保險號碼以及個人信息在互聯網上遭到洩露,數月內被瀏覽和下載上萬次,這引起部隊極大恐慌,直到同年6月底才被美海軍部門發現並制止。
據美國情報機構統計,在其獲得的情報中,有80%左右來源於公開信息,而其中又有近一半來自互聯網。在美國的示範下,世界各國情報機構紛紛採取多種互聯網技術,對目標對象的網站進行破譯和攻擊等,以獲取重要情報信息。
網絡阻癱作戰——用“蜂群戰術”或烈性病毒導致對方網絡癱瘓
信息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無所不在、無所不控的“神經”和“樞紐”,一旦癱瘓,後果不堪設想。具有四兩撥千斤功效的網絡阻癱作戰,攻擊的就是網絡的“軟肋”。
網絡阻癱戰通過對網絡主幹道和關鍵節點進行攻擊,能夠以小的投入產生巨大的作戰效益。從外軍的作戰實踐看,網絡阻癱戰慣用的方法是針對網絡出入口和骨幹節點,利用僵屍網絡,採取“蜂群戰術”發起攻擊,或者針對局部節點、使用烈性病毒進行攻擊,結果都會導致對方網絡癱瘓。
所謂“僵屍網絡”,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在大量計算機中植入特定的惡意程序,使控制者能夠通過相對集中的若干計算機,直接向大量計算機發送指令的攻擊網絡。2007年、2008年,俄羅斯採用這種戰法成功對愛沙尼亞和格魯吉亞進行了實戰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