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我國改建第一艘航空母艦
■航母從下水試驗到形成戰鬥力是個漫長的過程
問:今(27日)天下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對外宣布“目前我正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消息一出,引起各方關注,您如何看待?
尹卓(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研究員):我國對“瓦良格”號航母進行改造,這是海軍裝備建設新的發展成果,是我國我軍裝備戰線科研人員努力攻關取得的新成就,標誌著我國沒有航母的歷史從此結束。我們從改造、恢復一艘廢舊的航母起步,從無到有,實現了中國航母“零”的突破。
問:怎樣評價我國改建第一艘航母的價值?
杜文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作為一艘利用廢舊航母平台改造的用於科研和訓練的航空母艦,它就像一篇文章的草稿,這個草稿將來也許會一字不留地被推倒重來,但草稿的參照價值不可替代。從這點看,這艘航母的改裝,最核心的作用是為中國航空母艦的科研和訓練提供一個基本的依托和支點,學習怎麼造,練習怎麼用。
問:這樣的學習和練習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尹卓:從世界發展經驗看,航母從下水到形成戰鬥力是個漫長的過程。法國1946年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到1956年才形成完整的編隊作戰能力,經歷了10年。按西方航母建設的規律,每名艦載機飛行員的陸上、海上訓練需要3到4年,一架艦載飛機一般需要培養1.5名飛行員,如果按每艘航母搭載40架飛機計算,共需要60名飛行員,飛行員的培訓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此外,航母還要進行夜航、複雜氣象條件等方方面面的訓練。總之,航母從下水試航到訓練,再到形成戰鬥力的每一個過程,都要嚴格遵循科學的規律,不能跳躍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