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二炮部隊一種新型彈道導彈近日在央視軍事新聞中曝光,外媒將其稱之為“東風-16”。
|
忠誠為國的“鐵面包公”
1998年,廖平從第二炮兵工程學院工學碩士畢業,懷揣當時最熱門的計算機專業畢業證書,他毅然放棄多個令人羨慕的工作崗位,走進第二炮裝備方陣做一名駐地區最基層的軍事代表。
戰略導彈武器裝備全域懾戰,不能留下絲毫隱患。廖平走上軍代表崗位後,就堅定了一個信念:做監護導彈裝備產品質量的忠誠衛士。
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在新型武器裝備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質量監管難度也越來越大。“不讓武器裝備帶一點問題出廠,不讓導彈帶絲毫瑕疵上天。”這是廖平的座右銘,也是軍代表工作的“硬標準”。
一年,在某批次產品例行試驗中,一個元器件被查出不合格。廠家的意見是更換一個元器件了事,廖平卻在這小小的元器件上較真起來,建議廠家進行失效分析。為這個僅值幾十元錢的小元器件做一次失效分析,成本就得好幾千元。但為了確保導彈武器質量絕對可靠,軍地雙方很快達成共識,對該元器件進行失效分析,最後結論是存在工藝缺陷,屬於批次性質量問題,必須全部更換。雖然為此付出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但從源頭把住了質量,也維護了廠家聲譽。產品交付部隊後,無論是平時的例行測試還是靶場試驗,始終保持了“零故障”。
在軍品質量管理上,廖平不僅僅盯著產品末端做文章,還緊盯著生產流程和生產環節。他要求廠家每件軍品生產全程的每個環節都要數碼圖片、X光透視圖片記錄,與產品其他生產要素形成完備的電子檔案後才與裝備一塊兒出廠。
在廖平的辦公室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各類軍品質量管理“責任書”,以及一摞摞專業技術書籍。他說:“軍代表分管廠家多、接觸的專業門類多、需要掌握的前沿技術多,人人都要能夠獨立工作,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
廖平上任軍代表後,立足崗位執著求索自學了10餘門專業技術知識,攻讀物理電子學博士學位,完成了電子信息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科研課題,用自己的勤奮和汗水站在了軍事技術的最前沿,用自己的過硬本領,牢牢掌握著武器裝備監造的主導權和發言權。
從軍代表到總代表,廖平堅守質量第一的原則,戰鬥在武裝第一線,先後主管多個型號武器裝備產品,一次開箱及交付合格率均達100%,被部隊官兵和生產廠家譽為“鐵面包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