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飛豹”失事不失威 戰力過硬不可或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9 10:42:49  


 
  無獨有偶,《航空周刊》在10月14日發表的題為“中國拓展軍力投送範圍”的文章中猜測,在近岸海域,中國海軍航空兵仍將繼續配合艦隊部署,而“飛豹”戰鬥轟炸機和C-803K型反艦導彈的數量也將相應地增加。由此可見,西方已將“飛豹”看作中國海軍配合水面艦艇防衛沿海區域、實現反介入戰略的重要作戰平台,並對其關注有加。

  新世紀之初,“飛豹”開始裝備中國空軍,並開始更多地走進人們的視野。2007年,中國空軍8架“飛豹”戰機首次走出國門參與“和平使命-2007”中俄聯合軍演,出色完成了各項飛行、投彈任務。2009年國慶閱兵時,“飛豹”又以全新的面貌贏得了喝彩。在西方眼中,新式“飛豹”已成為中國空軍的“戰力倍增器”。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刊文指出,裝備中國自制的“智能炸彈”和空對地制導導彈後,“飛豹”的戰鬥力已得到大幅提升,其改進型甚至可掛載4枚KD-88型導彈。文章還猜測,“飛豹”電子戰型號也已研發成功,這是一種與美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類似的先進裝備。另有分析指出,先後批量列裝中國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足以說明“飛豹”已成為可兼顧海空戰場且通用化強的主力戰機,再考慮到“飛豹”在執行對地攻擊、火力支援等任務的巨大優勢,稱其惠及三軍仍不顯過分。

  “飛豹”助空中力量轉型

  新裝備服役不僅能促進戰術、戰法的進步革新,還會帶動作戰理念和作戰模式的轉變,“飛豹”對於中國空中力量的積極作用也正在於此。

  中國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後,一直面臨“嚴峻的空中作戰形勢”。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侵入朝鮮,一直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甚至不斷派飛機侵犯我國領空。在朝鮮戰場,新生的中國空軍用米格戰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戰果,有效遏制了美國空軍的轟炸、襲擊,竭盡所能地為在地面作戰的志願軍部隊提供掩護。五六十年代,在東南沿海地區,中國空軍還要與不時進行騷擾的國民黨戰機、偵察機進行較量。也就是說,雖然裝備有為數不少的轟-6轟炸機、強-5攻擊機,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空軍的主要任務是“守好天空”。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及其北約盟友的空中力量因殲滅了薩達姆的主力部隊而大出風頭。90年代末,北約單憑空中力量就逼迫南聯盟簽訂了“城下之盟”。在美國主導的兩場“反恐戰爭”中,優勢空中力量對地攻擊同樣是主要作戰模式。這樣看來,現代化戰場中,空中力量不僅要完成制空任務,還需要兼顧甚至主導對地打擊任務。

  與西方相比,中國空軍的現代化建設起步較晚且存在因歷史問題造成的斷檔期,這就造成了中國空中力量長期缺乏高端、現代化攻擊平台的歷史遺憾。對原有的轟-6和強-5進行升級改造顯然也不足以應對新挑戰。“飛豹”服役後,填補了轟炸機和攻擊機間的裝備空當。隨著新式制導武器、航電/火控系統、國產發動機的逐步到位,“飛豹”的戰力優勢將越來越明顯。更重要是的,日漸強大的“飛豹”有助於中國空中力量加快由“空戰一元化”向“空地兼顧二元化”轉變,可謂功不可沒的劃時代性裝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