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負責指揮10.26再補選的韓國執政黨高層人士26日對首爾市長選舉結果表示:“壩已決口,光修房子有何用。”反對陣營核心人士則表示:“從一開始反對陣營獲勝已成定局。”
①中產階層的沒落和兩極分化
朝鮮日報報道,去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創下8年以來的新高(6.2%)。但是體現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勞動收入分配率創下6年來的新低(59.2%)。就是說,雖然國家進帳多了,但勞動者的腰包癟了。上世紀90年代,以工薪族為中心的中產階層比例達到100戶中有75戶,但最近僅為66至67戶。與此相反,貧困階層進一步增加。去年的貧困戶首次突破300萬戶,比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10.6%)高出2倍多。
過去事例證明,選民需要“福利、平衡、變化和道德性”時,就會選擇民主黨或進步傾向候選人。這對於進步派市民活動家出身的朴元淳來說是獨厚的優勢。
②朴元淳受20-40歲選民的擁護
初步調查顯示,朴元淳在20多歲選民中獲得69%的支持,在30多歲選民中獲得76%,在40多歲選民中獲得67%。而羅卿嬡在這三個年齡段中獲得的支持率分別只有30%、24%和33%。票數直接體現了20多歲人對失業和學費問題的不滿和30至40多歲人對房價、子女教育和工作不穩的不滿。可見,韓國的20至40多歲人希望通過朴元淳在這些問題上有所突破和改變。
李明博總統2007年當選前進行的最後一次民調顯示,李明博和李會昌等保守派候選人在20至30多歲年兩端的選民中獲得的支持率是47.5%,而鄭東泳和文國現等進步派只有31.9%。40多歲的63.5%曾支持保守政黨。這部分人又重新回到2002年總統大選時,把票集中投給盧武鉉的那段心態。也就是說,他們的投票態度有著審判現政權的這一層底色。
|